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807篇
综合类   30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s for lower-limb muscle power assessed during the incremental jump squat (JS) test in elite athletes (i.e., professional athletes competing at international level). We pooled data from all JS tests performed by elite athletes of different sports in two high-performance centres between 2015 and 2019, and computed reference values (i.e., terciles) for mean power (MP), mean propulsive power (MPP), and peak power (PP). Reference values were obtained from 684 elite athletes (458 male and 226 female) of 16 different sports (boxing, judo, karate, fencing, taekwondo, wrestling, basketball, soccer, futsal, handball, rugby union, badminton, tennis, long distance running, triathlon, and sprin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01) were foun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for MP (7.47 ± 1.93 and 6.15 ± 1.68 W·Kg?1, respectively), MPP (10.50 ± 2.75 and 8.63 ± 2.43 W·Kg?1), and PP (23.64 ± 6.12 and 19.35 ± 5.49 W·Kg?1). However, the velocity at which these power measures was attained seemed to be independent of sex (~0.95, 1.00 and 2.00 m·s?1 for mean, mean propulsive, and peak velocity, respectively) and homogeneous across different sport discipline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10%). These data can be used to classify athletes’ power capabilities, and the optimum velocity ranges provided here could be useful for train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142.
真实感人脸动画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一个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动画系统只实现对一个人脸模型模拟动画.实现了对任意特定人脸表情动画进行逼真模拟,采用了基于改进的散乱数据插值算法构建线性弹性模型,基于多视角照片从一般人脸模型到特定人脸模型修改,自适应人脸肌肉模型特定化技术以及基于肌肉模型的皱纹模拟技术.实验证明,这一系列技术所得到的人脸动画效果优于传统的动画效果.  相似文献   
143.
何加Gan  高健 《科技通报》1997,13(4):253-257
用4-Di-2-ASP活性荧光染料染蛇腹横肌,清晰地显示三种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用HPScanJet扫描仪对上述彩照进行高分辨扫描,得到良好的计算机数字图像,借助对相应参数的精确测定与分析,实现对形态学的直观定量表达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不同专项44名学生进行“纵跳”测验进而对爆发力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纵跳高度、肌围度、足弓形态,来分析其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爆发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等动训练对促进膝关节病患者肌力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ybex-6000型等动测力系统对30名膝OA患者进行膝并节肉屈伸的等动练习,结果表明,经过3-4周的练习治疗后,膝关节屈伸肌群的最大肌力矩,平均输出功率,爆发力及所做的总功都有所增加,步行,上楼,从椅上站起等日常动作显著改善,膝关节疼痛缓解。等动训练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病者肌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6.
大鼠骨骼肌模拟急性拉伤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里  陆爱云 《体育科学》1999,19(6):59-65
根据现有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即:拉伤前肌肉的机能水平低,拉伤过程中肌肉为静息状态、拉伸速率慢、拉伸幅度大等,结合运动实践,复制了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并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肌肉在收缩状态下拉伤(离心工作),能够影响肌肉中肌纤维与肌鞘(结缔组织)受损比例,结缔组织受损明显增加。2)肌肉的拉伸速率快,为300%的肌纤维长度/s,明显优于其它学者的模型(6.8%~68%)肌纤维长度/s),更好地模拟运动实践中肌肉急性拉伤的状况(400%肌纤维长度/s)。3)肌肉拉伸时的幅度小,为其肌腹长度的24%,在肌肉正常生理运动范围之内;这样不仅符合运动实践中肌肉离心收缩幅度小的特点,而且在模型中也避免了肌肉邻近关节受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7.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柔韧性及综合效果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刺激方法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对柔韧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电刺激在发展肌肉力量及电刺激对柔韧性的影响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骨骼肌是葡萄糖最主要的利用者,同时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贮藏部位(占糖原总量的70%)。本文介绍了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及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的潜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9.
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特指人体在大强度或不习惯性运动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肌肉酸痛,表现为酸痛的延迟性及发展过程的相对独立性,其机制主要有机械损伤、炎症反应等假说。  相似文献   
150.
为测定并分析不同运动能力受试者在动力和静力性运动时肌肉运动疲劳过程中肌电和脑电信号变化特征,将20名受试者分为两组,经常运动组(A组)10名,运动不足组 10名(B组).受试者进行动力性MVC持续肌肉收缩和1/3MVC静力性持续收缩两种运动,同步记录EMG和EEG信号.结果显示,MVC动力性运动时A组受试者平均MVC、RMS、IEMG显著性大于B组,MF则呈下降.随肌肉收缩持续IEMG变化形成一明显的转折点,但1/3MVC静力性运动时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短于MVC运动时间.不管是动力还是静力运动IEMG拐点与脑电α指数拐点发生在时间上一致.结论:IEMG形成的拐点可能成为肌肉疲劳的参照点.EEG所反映的中枢疲劳与EMG所反映的外周疲劳在生物电学变化上具有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