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94篇
  免费   2243篇
  国内免费   2415篇
教育   90546篇
科学研究   13790篇
各国文化   193篇
体育   16776篇
综合类   11231篇
文化理论   88篇
信息传播   692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1482篇
  2021年   2790篇
  2020年   3494篇
  2019年   2419篇
  2018年   1425篇
  2017年   1534篇
  2016年   1824篇
  2015年   3607篇
  2014年   8931篇
  2013年   9199篇
  2012年   11030篇
  2011年   11419篇
  2010年   8298篇
  2009年   7325篇
  2008年   8212篇
  2007年   9659篇
  2006年   9435篇
  2005年   8111篇
  2004年   7277篇
  2003年   6317篇
  2002年   5252篇
  2001年   4144篇
  2000年   2526篇
  1999年   1075篇
  1998年   667篇
  1997年   488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承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节目《党史里的科学家》,结合科技馆资源优势及现实需求,从节目形式、内容叙事与传播路径等全维度实现创新突破。这次探索为当代科学家题材电视节目创作、科普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媒介融合时代建构实体场馆与媒介的全新关系,通过科普影视作品将科普场馆、媒介、科技工作者与大众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992.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十三五”期间科技馆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经验,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馆数量、质量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科学精神传播力度不够,优质展品供应不足,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科技馆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加大投入,不断促进我国科技馆的区域均衡发展;创新模式,提高展品研发质量;价值引领,发挥科技馆“三基地一平台”功能;标准先行,促进科技馆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关于供给侧改革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中关于强化全国科技馆联动共享的重点任务,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实施全国科技馆联动计划以“连接·共享·服务”为理念,重点通过资源连接、活动连接和智慧连接,促进全国科技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全国科技馆联动的发展模式,提升科技馆行业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995.
结合参与《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研究编制工作的思考和体会,尝试对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这一新蓝图从整体上予以解读,剖析其制定的时代背景和思考起点,梳理科技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以“重新定义科技馆体系”给出问题的对策,提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及相应保障措施,阐述了《规划》的特点和关键,以期为有效贯彻落实《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自然史类博物馆是中国近代以来出现最早的博物馆类型之一,中国最早的在华大英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上海亚洲文会博物馆以及北疆博物院等都是自然史类的博物馆。深入考察这些博物馆建设之初的讨论,并对比这些博物馆建设者的具体意图和办馆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博物馆都以服务西方自然史研究为主要目的,但却有着不同的建设取向。这些自然史博物馆不仅为西方的自然史研究提供中国的标本资料,有的博物馆还成为了西方人在华开展自然史研究的平台,为西方提供自然史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7.
人才对于对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性、支撑性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丰富科技馆体系人力资源,加强培训,完善激励机制,造就一支总量充足、素质优良、专兼并重的人才队伍。”本文通过对人才队伍发展现状的研究和问题分析,从工作理念、培养机制、激励措施、统筹推进等方面对人才队伍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面向儿童群体讲解自然科普展览是许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讲解无法激发儿童兴趣,难以进行学习迁移和延伸。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远古云南”展厅为例,从三因素情境性兴趣模型出发,运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情境教学法”对兴趣和情境进行深度分析,提出“情境化讲解辅导设计三步法”。通过实践,实现多样化情境和趣味性紧密结合,形成融合趣味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三位一体”博物馆讲解辅导,鼓励儿童把学习变为实践,逐步建立起自我与自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9.
“大医精诚 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作为中国科技馆2020年策划并推出的应急科普展览,是快速开发应急科普展览的一次成功尝试。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该展览在主题提炼、设计思路、形式设计、展品征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对于应急科普展览在策展机制、选题策划、展览内容和形式以及延伸传播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和对策,以期为科技馆界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条件保障等各个环节中,实现“专创”教育有机融合,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选择,也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