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回顾百年党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策划了“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该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各领域著名科学家为切入点,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展示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其感人至深的爱国爱党情怀,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本文从主题展览策划的各环节出发,探讨总结了对于科普场馆人物展策划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确立,文化和科技融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数字经济规模的扩张,突然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科普场馆兼有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科普场馆数字化要义的角度切入,研究国内外科普场馆的数字化应用案例,从展览、教育、藏品、研究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结合上海科技馆的具体实践,提出对于数字化时代科普场馆未来发展趋势及转型路径的思考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科学教育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经验,运用传播学理论观点,从观众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入手,对基于展览展品的科普场馆非正式科学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科普场馆教育功能的开发和实现作为评估最核心的内容,构建传播效果评估指标框架,为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提供考核、监督、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精神体现在一代代科学家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生动事迹中。如何把科学家的事迹梳理、挖掘出来,通过展览展品讲好科学家故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在薪火相传中彰显时代价值,是做好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展览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科技馆“我愿以身许国——喜迎二十大·王淦昌生平事迹展”的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策展阶段提升展览“硬实力”,在开展阶段提升展览“软实力”,从而达到展览的教育目标,为新时代提升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展览质效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要成为观众喜爱的参观目的地,需要不断提升观众参观科技馆过程的体验。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介绍科技馆开展客户体验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设定目标、梳理关键触点和驱动要素、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与改善行动、完善信息化平台。客户体验管理需要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改善行动”等步骤,精准改善各触点的观众体验,形成动态的改进机制,持续改善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希望本文能为致力于提升科普场馆观众参观体验的同行们提供一点启发,共同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家潜质,储备科技创新人才,提升青少年科学职业理想愈发重要。科学职业理想会影响个体从事科学领域的职业选择,而场馆教育情境对其培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研究梳理了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和纽卡斯尔生命中心的场馆生涯教育实践,以资借鉴。英国科普场馆教育以提升青少年科学职业理想为目标,在个体维度关注职业关联性感知,在社会维度聚焦机会公平,并衍生出了以生涯理念指导馆本课程、在教育空间开展体验活动、加强馆校结合、发挥科学家群体榜样作用和关注女性等弱势群体等生涯教育策略。结合英国两个场馆的实践经验,我国科普场馆可通过创新活动设计,融入科学家精神,汇集多元主体,实现面向科学职业理想的场馆科学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多媒体展品在中国科技馆不同主题展区的应用数量,再以美国探索馆展品作为参考,分析探索馆展品与多媒体展品的本质特点与适用范围,探讨多媒体展品的应用场景与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聚焦于ChatGPT,加强科普场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对ChatGPT的整体认知,期待通过对此类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科普场馆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分析ChatGPT 的发展历程、技术特征、技术应用及应用方式,在ChatGPT系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ChatGPT为科普场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包括在科普场馆协助研究、数字展览、智能客服等方面的效率提升和赋能,同时探讨了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包括内容科学性、信息安全性、使用目的性、依赖性以及法律法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科技馆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观众所需,提升科技馆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采用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更加人性化的贴身服务,已成为科技馆的迫切需求。本文以中国科技馆观众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移动终端信号监测解决场馆内精准定位问题,并运用运营商大数据实现对科技馆客流统计、观众画像和行为分析,为大数据在科普场馆智慧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11.
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主要背景,结合各类科普场馆所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特点分析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科学文化建设对科普场馆的要求,从实现科学文化价值引领的角度对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出了提升战略意识、加强学术研究、打破专业壁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通过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不断突破常规、激发想象的跨界表达,成为了现阶段中国科学文化语境中亟需研究的课题,更是科技馆展览展品研究工作的一项任务。本文从艺术创作在科技馆展览展品设计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入手,对展览展品策划、环境艺术设计、展品造型设计三个方面来解读具体的实践方法。科技馆为了避免枯燥的教化式科学传播,其作为传播美学和艺术的载体作用将会受到广泛重视,艺术创作的融入能够切实提高展览的艺术性、原创性和生动性,赋予科普展览更多可能,也为科技馆自身发展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归纳分析了科技馆消防系统的特点及问题,论证了科技馆消防系统更新改造的必要性,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探讨其消防系统现状、消防系统更新改造的目标及具体举措,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科技馆消防系统的运行及改造实例,为后续科技馆的安全管理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民间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民间手工艺的发展现状、民间手工艺引入科技馆的必要性等相关问题,重点探讨了适合融入科技馆教育的民间手工艺项目的选择以及如何在科技馆教育中融入民间手工艺,为拓展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展览展品作为科技馆最具标识性的符号和最核心的科学传播载体,一直是科技馆业内同行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展览展品创新开发的理念与原则、方法与步骤、机制与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合肥科技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各地科技馆提供思路,共同支撑和推动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科技馆开馆30余载以来,科学与艺术在科普展览中从相互碰撞、两两融合到彼此借力、强强联合,最终珠联璧合、彼此成就的渐进过程,从教育学、传播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在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上加强科学与艺术结合广度和深度之思考,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更多合作途径、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理念融入展览全流程等对策,以期为促进科学与艺术在科技馆中的融合,达到科技馆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的创新型人才之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已成为科技馆体系服务基层的中坚力量之一,同时也遇到诸多发展困境。本文以调研数据为依托,系统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情况,从新时代项目发展的新趋势出发,尝试提出精准建设、资源开发、活动联动、标准研究、巡展开放、教师培育、多方共建等新举措,为谋划项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