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44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15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时期乡村建设的“品牌”,它既是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的宝贵借鉴,而且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该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坚持群众路线、关心农民利益,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2.
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勾画出了农村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了系统的农村建设思想:以发展基层民主政权为基础的农村政治建设;以提升农业经营水平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建设;以开展农民文化革命为动力的农村文化建设;以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为核心的苏维埃政党建设。列宁农村建设思想在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制度层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着力点。浙江省湖州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起源地,因此以湖州市长兴县为研究对象,在对长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及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探讨长兴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提出进一步提升长兴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4.
现代城乡分工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转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结构的分裂,亦即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是工业城市本身的弊病和农村的落后与贫困。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站在现代工业的立场上,探讨了如何克服工业城市弊病以及农业在现代资本和工商业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中涌现的城乡结合与农业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统筹城乡发展、避免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5.
侗族款约是侗族传统制度文明的一朵奇葩,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彰显出民主性、群众性、平等性及和谐性等主要特性;侗族款约制度又是一种高效的地方自治体制,它在传统侗族乡村中调解着人们之间的矛盾与纠纷,维系着民间正常的社会秩序,成为规范社会道德、约束个体行为的准则,成为稳定而牢固地凝聚社区群体和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心理纽带;对侗族社会起到了安定治乱、惩恶扬善的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当今构建和谐新农村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6.
山东作家赵方新的散文作品大多着眼于凡人俗世,平易自然,立意古朴,这些作品以个人视角折射出了人世的变迁、社会的百态,将个体生命的感喟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社会变革的印记、传统中国的血脉连结在了一起。在赵方新笔下,理想中的诗化美化了的故园还寄托和表现了作者的乡土人生理想。同时,赵方新的散文作品也将作者对都市文明、商业文化大潮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乡土文明的焦虑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97.
商洛作家李育善的散文创作,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公务员和乡土作家的双重角色体认,交互影响着李育善的散文视角。李育善散文的关注重心是家乡的广大农村,着重状写乡间的自然山水、民生场景和人物命运,从而构成了多幅生动的商洛风俗画卷。尽管李育善的散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看,近十余年来,其创作不断走向成熟,表现为取材范围日益拓宽,个人视野逐渐开阔,语言技巧不断丰富。这些踏实的进步,使作者在承变进程中的陕西散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在发展思路、前进方向、组织管理和物质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农村体育文化自身结构和功能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99.
论现代视阈中的农村基础教育取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当前,在我国加速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所面临的新任务使农村教育情境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以现代的视野来审视农村基础教育,准确地理解农村教育服务农村的现实含义,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摆脱城市取向或农村取向的限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确立农村基础教育的大众化取向,使农村基础教育朝着有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性体育文化,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有它特有的研究意义和存在价值。但实践中对其研究和普及都不够深入。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分析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内涵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