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教育   4768篇
科学研究   569篇
体育   485篇
综合类   44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3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like express concerns about the conceptual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cepts of momentum and kinetic energy currently taught in school physic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given to them in 44 published textbooks written for UK secondary school certificate courses. This is set against some of the more contentious issues apparent in the literature concerned with the underlying physics and pedagogical arguments about how best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evolved a set of criteria which were used to scrutinize how texts explain ideas and exemplify their applications. Despite the evident merits of many textbook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complete explanations are surprisingly prevalent, with several fundamental issues likely to be unclear to student readers, particularly those relating to when and where conservation might apply. Confusion exists between these difficult and somewhat overlapping ideas, arguably through the neglect of constructivist considerations. The commonly emphasized mechanistic, number‐crunching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simple collision problems is judged to be un‐profitable, underlining the more general point that prevailing, accepted content and pedagogy may be the source of many misunderstanding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made for alternative treatments of these deceptively complex topics. © 200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6: 739–761, 2009  相似文献   
992.
打造“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精品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地学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打造“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精品课程,要写出一部为大家认可、适用于当前教学的精品教材;塑造品学兼优的教学名师;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此外还应具备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和先进的实验室装备。  相似文献   
993.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通过发布帖子体现.本研究中,笔者首先利用Berge(1995)的教学性、管理性、社会性、技术性四维角色模型,通过对教师发布的帖子进行内容分析,对三位高校教师、两位中学教师的在线教学角色进行了研究,其中,各有一位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是第一次开展网络教学.研究发现,教学性角色和管理性角色是教师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同时,笔者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包括教师和排除教师两种情况的交互网络进行了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当把教师从交互网络中排除出去后,密度差异和入度网络中心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这说明教师在交互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出度网络中心势分析,排除中学教师后交互网络的降幅在70%以上.中学师生交互网络和高校新手教师交互网络呈现了更多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而有经验高校老师参与的师生交互网络体现了更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最后,笔者指出了本研究所存在的局限,并对后续研究计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章太炎的《文学七篇》包含了一些修辞思想,其中就涉及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章太炎对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看法可以用"尚质轻文"来概括。本文结合《文学七篇》对不同文体的论述,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不同表现层面对"尚质轻文"思想进行综合剖析,对该思想的成因从社会背景和修辞理论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章太炎的修辞思想对白话文运动以及中国修辞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篇章逻辑与内容义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一篇辞章,首重其“内容”,而其“形式”是次要的。这虽是正确的看法,却隐藏有相当大的后遗症,即只重“内容”,而忽略了对“形式”之重视与研究。本文有鉴于此,便特别锁定辞章中的“篇章逻辑”与“内容义旨”二者,兼顾理论与实际,进行探讨,辨明它们是“内容的形式”与“内容的内容”的关系,以见两者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996.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和实施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使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7.
国内高等院校异步文本内容分析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在国内7家入选2008-2009年度CSSCI检索源的教育技术期刊上发表的异步交流文本内容分析研究报告做为分析对象,从课程设计、内容分析工具质量(包括理论基础、分析单位、编码者间意义单位划分和编码信度)、研究设计等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国内研究者大多直接使用国外已有的内容分析工具开展研究;半数研究报告没有提供教学设计信息;内容分析的意义单位划分含糊,半数以上的研究没有提供编码信度值;研究者很少提供意义单位划分的理由,绝大多数研究没有提供编码者间意义单位划分信度;大多数研究都是描述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德育生态是近年来德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德育生态的研究还不多,成果还不够丰富。本文对国内德育生态理论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从基本内涵、内容结构、理论依据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99.
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课程论研究及其关注主题的变化发展态势。我国课程论研究经历了从国外引进到本土创新的过程,总体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内容涉及到了课程论的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关注主题存在差异。课程改革与发展、课程结构与类型、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决策、领导与管理、课程本质等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程内容、课程论范畴和学科地位等方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细致,课程本质、课程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存在话语泛化现象。今后一个时期的课程论研究,应突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反思热点研究主题,加强薄弱研究主题,促进课程论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公民意识(公民状态)是指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政治或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即一个人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政治文明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多管齐下,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都应肩负起相应的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