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8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收藏》2012,(12):13
"颐养谢尘喧: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展,主办方: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故宫博物院。展期为2012年6月22日至10月14日。"乾隆花园"即宁寿宫花园,位于故宫东北隅,是乾隆皇帝为自己精心打造的一个退休颐养的天地,亦是故宫一个从未对外开放的秘密角落。近年故宫  相似文献   
82.
王舒乙 《收藏》2012,(21):84
数年前,笔者在下乡收旧货的贩子收来的一堆银首饰杂件中,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银质方孔圆钱。该币直径24.3毫米,正面钱文为"乾隆通宝",背面饰有八卦纹,钱体小巧精致,端庄秀美,地章分布着手工打制工艺留下的精细的珍珠地颗粒。有些著录中也刊载有类似图样的花钱,或认为其属于"宫钱"性质;由于材质贵重,制作精良,文字规矩秀丽,有"官体字"的韵味,故身份"高贵"。但对此一直未有定论。笔者经过数年寻觅,陆续发现了3枚同类钱币,它们均出自福建。  相似文献   
83.
8月在京,从《北京晚报》读到一则消息,北京市崇文区政府已将“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选入第二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北京的烧麦是清代一位王姓山西人引进的,今年《食品与健康》杂志第五期也有一篇文章说北京的烧麦是从山西引进的。北京人将烧麦列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因为都一处烧麦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复杂,还有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说某日乾隆皇帝由通州私访回京,曾在此小酌,烧麦吃得满嘴溢香。  相似文献   
84.
健康长寿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 ,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纵观古今 ,那些长寿者大都有一套养生之道。清代的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佬”,活到 83岁 ,仅皇帝就做了 60年。他生前自编了一套 42个字的“长寿养生语”,即 :“齿常叩 ,津常咽 ,耳常弹 ,鼻常揉 ,腿常支 ,面常擦 ,足常摩 ,腹常旋 ,腰常伸 ,肛常提 ,食勿言 ,卧勿语 ,饮勿醉 ,色勿迷。”清代杰出的农学家杨琛 ,一直活到 99岁 ,他在 98岁高龄时 ,还在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研究。他的养生之道是 30个字的“长寿诀”,即 :“心常静 ,骨力劲 …  相似文献   
85.
乾隆皇帝承其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大治泽被,加上他本人的雄才大略,“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达到顶峰。社会形势更加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海清河晏,四海升平,整个清王朝一片繁荣鼎盛。盛世修文,作为封建官僚入仕之必备、封建知识分子抒情遣怀之主要工具,且又是展现个人才情文化修养的中国书法艺术也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6.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被英帝国主义的大炮彻底打开了。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但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条约中大部分内容已是老调重弹了。在条约签订的半个世纪前,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就曾向乾隆皇帝提出过相同的要求,当即遭到严厉驳斥和拒绝,  相似文献   
87.
《收藏》2007,(4):12-12
这是新疆乌鲁木齐锦兰公司用青玉制作后对痕都斯坦风格作品,是传统玉雕艺术的传承典范。此风格器物在清代为乾隆皇帝所钟爱,可以说它既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技巧,此件作品为内外雕刻,做工极细,线条的弧线效果极佳,加之所选玉材稀有,而且还是一对,故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8.
曹之 《出版史料》2007,(3):83-86
历书是排列月、日、节气等以供查考的书,历书又叫历日、历本,清代避乾隆皇帝弘历讳,又叫时宪书。《隋书·经籍志》云:“历数者,所以揆天道,察昏明,以定时日,以处百事,以辨三统,以知陋会,吉隆终始,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者也。”可见历书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书的使用范围很广,上至天子,下至平民,  相似文献   
89.
"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 早在金代,北京就有"燕京八景"之说,但内容与清朝有所不同.清乾隆皇帝喜欢舞文弄墨,在其即位十六年(1751年)时,为燕京八景分别题诗,并在所在地树碑立传.  相似文献   
90.
刘诺  高勇 《北京档案》2006,(1):46-48
一代帝王乾隆皇帝,在登基后的第九年就将父皇的行宫正式改建成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并亲赐一藏语名:噶丹敬恰林(即雍和宫).从此,雍和宫就开始了既是皇家的第一寺院,又为连接蒙古、西藏地方纽带桥梁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