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哈贝马斯引入社会世界的概念,对宗教的有效性基础已被动摇的道德传统进行合理重建。他接受了普遍语用学理论,对道德共识原则进行了论证,由此形成的商谈伦理学具备康德道德哲学的理论特征。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以康德道德哲学作为理论背景并加以超越,开创了一条重建现代性道德哲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中,大学生主体性、话语权的缺失,教育内容脱离生活世界等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性的缺失,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增进教育与现实的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张瑾娴 《青年记者》2012,(14):66-67
如今,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当人们在认识到这种"我们即是媒介"的"微特质"和"Twitter般叽喳琐碎"的"微内容"正在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改变人们生活的时候,这种惊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4.
岳亮  刘亮 《兰台世界》2012,(10):36-38
"公共领域"是德国思想家尤根·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概念。通过对欧洲历史上的咖啡馆、沙龙、报纸和杂志等公共场所的考察,哈贝马斯指出,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  相似文献   
125.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他所理解的交往行动是指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并由此引申出商谈理论和构建世界公民共同体的设想。交往行动理论不仅在理论上为处理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在现实中也对当今国际关系起着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为国际社会进一步发展创设了一种理想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6.
本主要是针对自我同一性问题,评述哈贝马斯是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自我意识理论的。从对康德先验统觉论中的“独白式自我”、费然特“独特主体的自我”,到黑格尔“语言、劳动中的自我”的梳理过程,哈贝马斯认识到传统意识哲学范式的弊端,并在黑格尔那里找到交往理性的最早痕迹,最终实现其语言交往范式的转型。而以劳动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哈贝马斯语言交入观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形成尖锐的对峙。  相似文献   
127.
今年上半年访问过华东师大的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是所谓新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由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作了新的理解,该学派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作了相当积极的评价,从而与以霍克海默尔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第一代人物对后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在哈贝马斯那里,"批判"在规范内容和论证方式两个方面与以下四个层次上的"实践"密切联系交往行动、合理论辩、公共讨论、政治文化.在这些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上,哈贝马斯都对从皮尔士经过杜威一直到罗蒂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所提供的思想材料作了批判性借鉴.  相似文献   
128.
在理性多元论的情况下,为了使正义原则能够达成重叠共识,公共理性要求我们只诉诸于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性信念和推理形式来推演正义原则。哈贝马斯批评罗尔斯的论证缺少一个公共的道德视角、混淆了可接受性与实际接受的区别,以及误解了道德真理。罗尔斯认为他的论证是一种理性的公共证明,而不是一种妥协,并且认为没有必要承认重叠共识的认知意义。我们认为,罗尔斯的无知之幕限制了公共理性,道德哲学不应该放弃道德真理的追问,哈贝马斯的道德商谈模式更能保证社会的团结。  相似文献   
129.
通向自由之路——哈贝马斯“自我同一性”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的交往行为结构,哈贝马斯把行为主体的同一性分为自然的同一性、角色的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三个阶段。哈贝马斯认为前两个阶段的行为主体在处于道德的临界状态时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同一性的危机,只有到了全面的语言伦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同一性才能真正地实现主体的自由同一。本文从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出发,通过论述哈贝马斯对自我同一性基本概念内涵的规范和有关自我同一性形成与发展理论的批判,结合道德发展的逻辑,对哈贝马斯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形成、危机与重构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0.
哈贝马斯对历史动力的重建,是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一环。判断这种重建成功与否,要回到重建理论的本原上。马克思关于历史动力的判断,既不是阶级斗争,也不是生产力,而是作为历史活动总和的生产。依哈贝马斯本人之意,重建是把理论拆开以新的形式重新加以组合,新的形式可以视为重建的方法架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多种新形式的综合,但是对历史动力重建的方法架构却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他以这种方法架构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动力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动力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为此,他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他的历史动力——学习过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