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3078篇
科学研究   396篇
各国文化   392篇
体育   750篇
综合类   290篇
文化理论   215篇
信息传播   196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我爱书,尤其喜爱文学作品,是她给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我在文学这一广阔的天空中翱翔:读《论语》,我感慨仁之博大;读《庄子》,我感叹生之易逝;诵《孙子兵法》,我略通韬略;诵《三国志》,我通晓历史;吟唐诗,我抑扬顿挫;读《曾国藩传》,我铭记志坚毅励;  相似文献   
72.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11,(1):F0002-F0002
陆景川,侗族,中共党员,1955年3月生,贵州锦屏人。1979年底毕业于黔东南民族师专(现凯里学院)中文系,后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鲁迅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语系文化遗产研究生班深造。  相似文献   
73.
范巧珍 《广西教育》2014,(19):160-161
分析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阐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的关联性,提出加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开发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4.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行到高校可以修补断裂的"非遗"传承链条,在推广"非遗"的同时增加师生学习"非遗"的热情,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强烈民族自豪感,让大学生们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主动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引进四筒鼓舞文化学习课程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人们对四筒鼓舞的保护,为四筒鼓舞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75.
76.
明清时期盛行于江南的丝竹音乐作为一个具有江南地域文化的传统乐种通过不同的多种途径和社会层面传承至今,它经历了盛行、衰退,甚至濒临消失的过程,目前在政府的号召下正在对它进行挽救。笔者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传承情况的调研,认为江南丝竹音乐同其他民间乐种一样,是在特定时空和生活状态中由某个群体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它涵盖了这个群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与态度;它建立在一个"自足"基础上获得"自满"的生存状态中。因此,对它的继承不仅仅是技法上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77.
正2013年6月9日,我区全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盛大举行。在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以下简称八步区文化馆)瑶绣传习老师的带领下,八步区步头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步头中学)的赵成龙、赵元媛两名学生与来自全区14个市的近200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同台献艺,展示了贺州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项目学校,步头中学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建设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山区学校为目标,在八步区文化馆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了瑶绣传习班,积极鼓励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78.
妇女修面美容技艺这份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具活化石。它的审美价值及其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摊位无定所、夹缝中生存,从业收入低、传承乏后人的现实境遇下,顽强地存活下来,显示着极强的文化生命力。通过政府出台政策、采取可行措施,实现妇女修面美容技艺非物质文化项目普及化展示、常态化传承、法制化保障。  相似文献   
79.
开漳圣王信俗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河南、福建、台湾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信仰习俗,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全球经济、文化、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为研究视阈,建构新时期的开漳圣王信俗文化,既需要继承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增加新的时代内容,特别要科学保护、积极开发开漳圣王文化遗产,提升其文化品位,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开漳圣王信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根据建筑类学科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课程教学与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对文化遗产保护课程的建筑与实践进行探讨。因此,应加强专业教育,扩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验平台,加强交流,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此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