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一、从语言符号论角度对"网络语言"界定 符号用以传递信息,与信息之间完全是一种替代关系.替代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代替者;一是被代替者,也叫被表示者.这种替代关系是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52.
什么是“病句”:浅谈中学语文病句教学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语文教学中 ,“病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问题。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一些教师的病句教学 ,往往只是僵死、孤立地在语法框框中讲授“什么是病句” ,即只用语法规则来鉴定一个句子是否有病。我们认为 ,这种单一、孤立、静止的病句教学观念是不够科学的。病句教学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观察 ,并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病句教学更科学、更有用。一、语境观念一个具体的语言单位 ,如一个词语、一个句子 ,孤立地放到黑板上的时候 ,我们是能轻易判别出它是否有病的。这种语言现象也很普遍 ,也…  相似文献   
53.
近日,在某省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中有一个陌生的词语赫然入目:南中国。虽说语言在演变发展,出现新造词语是正常现象,但对这个词语,笔者以为当休用。其一,不合造词规则。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新词的出现不能违反语言习惯。日常用语中一般没有“单音方位词+国家名”这一偏正结构形式。例如没有“东中国”、“西中国”之说,这如同没有“南地球”、...  相似文献   
54.
一、教学的立场 教学基本功的概念时下已不常听见,对它的理解好像约定俗成,其实已陈旧不堪。不过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所含的内容,对今天的教学进步仍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5.
兰州方言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多民族语言共处,与多种汉语相间,有很多值得揭示和研究的内涵。从语汇等角度简要分析它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即在一部分词语的词形变化和意义范围方面,探讨兰州话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的形态变化和意义以及特殊的句法现象。  相似文献   
56.
荀子的制名原则和制名方法思想包括“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原则;单名和兼名、“共名”、“别名”、“大共名”与“大别名”的分类方法;“遍举”之“共名”与“偏举”之“别名”明确名的逻辑方法;约定俗成的制名原则和“稽实定数”的制名原则。此思想包含有丰富的逻辑理论。但荀子继承了孔予的正名传统,其制名原则和制名方法等思想主要是为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秩序和儒家思想服务的。  相似文献   
57.
周霞 《今日教育》2010,(7):52-53
“教研员”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特指省、市、区(县)三级教学研究机构中从事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研究的专业人员。初当教研员,我以为这只是一名简单的评价者——听课,评课,提建议。也或者就是基层幼儿园的一名“打杂匠”——下传上级部门精神,上报基层幼儿园工作。然而通过几年的教研员实践,  相似文献   
58.
人名翻译通常以音译为主,遵循“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原则,但是这两个原则往往不足以解决人名翻译中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存在的外国人名翻译的混乱状况,分析和探讨其成因,指出这两个原则对人名翻译规范解释力的不充分性,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旨在促进外国人名翻译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59.
新课改以来,从教材编写到教师教学都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增加了数学课堂生动性、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过分联系生活实际而脱离数学本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还要不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思考?教师又该怎样更好地处理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呢?笔者结合教学中一次意外,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60.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语文教材里的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这些都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