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499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1.
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集体性文化“失语”充分暴露了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不足,这种“不足”是中国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话语权和原创力衰落的表现。因此,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就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首先是文化能力,包括文化原创力、文化包容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能力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发动机,没有文化能力,就没有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其次是文化态度,包括文化价值信念和文化情感信任。  相似文献   
612.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为基础,用语料方法分析了中国大学学习者被动结构使用不足现象,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特点的分析,将被动结构使用不足归因为目的语动词知识完备性和母语负迁移。  相似文献   
613.
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相悖的怪象,它们是:“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填表教授”现象。  相似文献   
614.
校名用字,地名一个比一个级别高、一个比一个响亮。当中又可分为这样几类:(1)由“地方学校”变成“省属院校”。一些学校在“正名”后,冠上省名,如在株洲的就变为在湖南、锦州变辽宁、保定变河北、达县变四川,这样能给人一种省属高校的感觉。(2)由地方或省变为行政区。那些已经挂上了省城名的则希望其影响能进一步扩大,至少能涵盖某一行政区。  相似文献   
615.
前不久,某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介绍“网上热传国内大学17个最差专业”。报道中说,一篇名为《中国大学最差的17专业》的博客文章近日被多家网站转载,一时在考生和家长中引起热议。该篇博客还提到入选这17个专业的理由。  相似文献   
616.
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其内在实质是创造一种化平台。通过交流与合作,达成共同发展。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的使命是在借鉴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适应中国发展实际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促进国家和民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17.
新周 《考试》2008,(12)
再美好的时光都有终结,无论是四年一度的奥运会,还是四年一届的大学生涯。两者的区别是,奥运会每四年期盼一回,而大学生涯则一去不复返。跨出校门时你带走了品牌,那个被称之为我的大学的品牌。品牌决定购买。和商品一样,中国的大学生们也经历了从产品严重短缺到产品相对过剩的过程。短缺时你被捧为天之骄子(20世纪80年代初),过剩时你是社会多余人员。残酷地,大学生的价值将被重置。就这一点,  相似文献   
618.
大学史是教育史、学术史,也是心灵史,精神史。大学不仅传承着学术薪火,也展示着一种情怀,表达着一种梦想。大学的魅力是内在的,解读大学的沧桑需要一种"招魂"的勇气。考量大学史,无疑是在追  相似文献   
619.
本文分析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历史背景,回顾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过程,剖析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成绩与失误。  相似文献   
620.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重要的高等教育模式.经过最近20年的不懈探索,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然存在本体论研究不足、本土化不够、制度保障不力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