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828篇
科学研究   29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112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51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王振民 《现代语文》2011,(11):26-28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式,指一些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义有关联的词,或同义互训,或上下文意互相呼应、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指上下文义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122.
回顾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关于互文指涉的分类方法,并从互文指涉理论的缺席前语篇的角度剖析了一本多译现象的产生原因是不同译者采用了不同前语篇链接,以及对于复调式语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3.
"媒介间性"理论的含义是传统媒介与现代数字化电子影像屏幕媒介之间互补、吸收、更新和融合,这种理念在文本、影视作品和影视后出版物等诸多媒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借助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以及"互文性"等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间性"及其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124.
近几年国内学分制改革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梳理了国内近期的文献和高校网站关于学分制改革实践的相关内容,关注改革动向、措施及制约因素,探讨当前的目标定位,以期为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6.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当年作为“自传”出版并广受好评,多年来主要被当作少数族裔的传记文学和女性主义加以研究。由于汤亭亭深受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女勇士》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汤亭亭将华裔女孩的成长历程和美国华裔的生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文本更具有冲击力,也以此向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带有偏见的定位发出了挑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该书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认为汤亭亭采取的戏仿、拼贴、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使该书呈现出两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即互文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7.
将《茉莉香片》回归文学现场,在互文指涉与映射下发现文本在现场的文本意义与文本价值。《杂志》以中立化姿态,建构了一个能够刊载描绘平凡性及世俗化作品的文本环境。在此平台上,《茉莉香片》与同期及近期文本建立起一个互相联系的文学场。在场域中,《茉莉香片》以远离政治的方式,用讲故事的传统说书形式开场,使用多种技巧,呈现了一个民族形式与西方现代派表现技巧相结合,融合新旧、中西、现代传统各因素风格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8.
129.
高校创新创业中的路径依赖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和政策界。区别于已有研究中的“体制决定论”预设,本文引入了技术与社会互构的研究视角,并基于E大建设智慧J城的案例进行了扎根理论的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往往陷入在技术路径与制度路径的双重依赖之中。具体来说,既有技术因为外源性和解释的灵活性,往往已经负载了特定的技术逻辑和制度结构,而高校由于其身份多样性和合法性需求,倾向于在技术的升级、开发和生产中,与这些技术逻辑和制度结构再度耦合,或者二次负载可兼容的结构,而非挑战和改造既定的路径。高校陷入双重路径依赖的微观过程,则源于其组织脚本在日常工作的常规中完成了身份认同和合法性获取。对此,本文主张将技术,特别是嵌入了社会结构的技术重新纳入到创新研究的视角中,并重视创新活动中组织脚本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社会资本为研究异质知识流动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缺乏社会资本对跨学科合作知识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借鉴团队认同理论,分析跨学科研究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以团队认同为中介变量,任务互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C9某研究型高校46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346名成员的问卷调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团队认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团队认同完全中介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部分中介认知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任务互依正向调节团队认同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社会资本和知识整合研究做出了贡献并指导跨学科合作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