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4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教育   29284篇
科学研究   1681篇
各国文化   164篇
体育   834篇
综合类   1115篇
文化理论   279篇
信息传播   4464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88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664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704篇
  2015年   1206篇
  2014年   3073篇
  2013年   2370篇
  2012年   2844篇
  2011年   3152篇
  2010年   2778篇
  2009年   2796篇
  2008年   3240篇
  2007年   2360篇
  2006年   2053篇
  2005年   1861篇
  2004年   1942篇
  2003年   1425篇
  2002年   1004篇
  2001年   609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李锐是一个很有苦难意识和悲剧情怀的作家,他有着深沉的苦难意识和独特的文学苦难观,在经历和记忆苦难的同时,李锐拥有了一种作家的思接千载的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32.
五四人文启蒙的主题,即诉诸个人自主、人民主权与科学文化教育,全新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不仅是临危创生,而且在迎受苏俄革命期间随机应变地赢得了历史性的飞跃.尤其后来还经过了一种长期而曲折体现的历程.在当代谋求五四人文启蒙的主题的继承、创新及超越,有必要沿着马克思东方史观的理论思路加以切实的探索.由此可能导出当代中国人文理念创新的物质实践基点,即: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个体化渐次转为集体承包的科技装配的大生产方式.2.走中国农村土地资源置换之路,使零散分布的村落撤并整合为现代农村社区,腾出更多的土地资源,供农村多种经营所用.而当代中国人文的创意取向可集中陈述为:当代中国开明公益的人民主权政治和开放诚信的"人和"伦理德治的有机联结.  相似文献   
33.
元曲作家普遍地具有隐逸情怀,或是表现为宁静淡泊,或是表现为放荡不羁,但总体上都表示出对功名的不屑,对自适生活的向往。这种隐逸情怀的大量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4.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方针,分析了高校应重视对学生从适应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的引导、重视人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育、重视引导学生做终身学习的实践和倡导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实现复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正是在时代潮流的要求下,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  相似文献   
36.
37.
英语教学与世界公民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公民的培养是全球时代的教育目标。在世界公民的培养中英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致力于世界公民培养的英语教学 ,强调的是教学中的人与人、人与文化的沟通和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8.
语文教育与人文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应着意于审美和人文的浸润,经潜移默化的作用,追求人的性情的养成、人伦观念的明确、思想的锻锤、民族思维特征的保持、历史真实的探知、汉语韵律的体味、文辞的赏鉴,这些都与形成一个民族崇高而永恒的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21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法和观察研究,借助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对大学体育教育作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在文化性上旨在为21世纪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40.
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经过开发、训练.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