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8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教育   79825篇
科学研究   3346篇
各国文化   161篇
体育   1446篇
综合类   2012篇
文化理论   334篇
信息传播   8684篇
  2024年   1562篇
  2023年   5193篇
  2022年   2416篇
  2021年   4895篇
  2020年   5707篇
  2019年   6006篇
  2018年   2094篇
  2017年   2984篇
  2016年   2222篇
  2015年   2911篇
  2014年   6806篇
  2013年   5354篇
  2012年   6267篇
  2011年   6504篇
  2010年   5388篇
  2009年   5051篇
  2008年   5618篇
  2007年   4123篇
  2006年   3319篇
  2005年   2885篇
  2004年   2932篇
  2003年   2190篇
  2002年   1482篇
  2001年   873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现在职业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的目标从面向岗位扩展到面向职业生涯;职业能力的内涵也从适应岗位需求转化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大量的事例说明,支撑一个人在工作、事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往往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立业之基、为人之本。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较高的人生境界、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完善的人格结构,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52.
知识传授方式的操作性、教学环境的不定性、组织教学的动态性以及身体练习后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体育教学最鲜明的特点。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直观的互动过程,也是教与学的矛盾表露最为明显、处理最为棘手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人精神缺失的现象常有发生。随着健  相似文献   
153.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本文通过对语文素养具体内涵的剖析 ,论辩演讲对语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析 ,认为锻炼培养学生的论辩演讲能力是有效达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4.
教师本该是最执着的一个读书群体,拳应有阅读的浓厚兴趣,解读经典的心境,建构话语的睿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戕害下,在功利主义的诱导下,由于购书经费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成长意识迷失,阅读氛围缺失,无奈地远离了阅读,滑向了阅读的边缘,阅读内容扁平化,精神之躯缺了“钙”……  相似文献   
155.
仅仅因为学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女教师便恼羞成怒猛打自己学生的耳光,这是发生在广州一家小学课堂上的荒唐事。当该教师把“天网恢恢”说成“法网恢恢”时,不少学生纷纷纠正,甚至还哄堂大笑,令教师很尴尬。于是,座位在最前排的聪仔,就成了教师发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6.
浅析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就软式排球的基本特点,以及软式排球在高校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分析。阐述了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开展这项运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7.
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吕向阳 《江苏高教》2000,(6):99-100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翼。只有使科学、人文达到沟通、整合 ,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引导 ,使理性与情感、意志交融 ,才能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科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经验性、知识性、技能性知识的传授上 ,而应突出科学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形成 ,致力于批判谬说、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这两种教育的渗透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去代替另一种 ,也不是用一种去统率另一种 ,而是使人类在变革自然的科学活动中 ,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一、文理渗透是时代的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