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3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教育   43027篇
科学研究   3633篇
各国文化   974篇
体育   5637篇
综合类   2614篇
文化理论   720篇
信息传播   11697篇
  2024年   317篇
  2023年   1244篇
  2022年   920篇
  2021年   1215篇
  2020年   1295篇
  2019年   1498篇
  2018年   733篇
  2017年   1088篇
  2016年   1231篇
  2015年   2200篇
  2014年   5486篇
  2013年   4518篇
  2012年   5557篇
  2011年   5938篇
  2010年   4977篇
  2009年   4942篇
  2008年   5909篇
  2007年   4386篇
  2006年   3318篇
  2005年   2908篇
  2004年   1957篇
  2003年   1529篇
  2002年   1369篇
  2001年   1194篇
  2000年   929篇
  1999年   394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传统纸媒一直在"报纸唱衰论"的压力下寻找自己的出路,但是大多数报纸似乎在用尽浑身解数后依旧难有所获。传统纸媒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缓解自己的亏损之困呢?《华盛顿邮报》似乎给出了答案——以传统资源为独家优势,立足新技术。本文讨论了传统纸媒的困惑、成功的案例以及可能的发展之路,希望能给相关媒体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62.
李莉  孙慧  赵书良 《成人教育》2003,(10):38-39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实现劳动者知识化、个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反映了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特征。而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远远不能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应运而生的网络教育克服和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其教育方式的自由化,实现个性化教育,充分共享教育资源等优长,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为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提供了条件,而且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963.
略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一定应该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和一项基本内容。二者的结合既有必要,也有现实的可能。要坚持分析、批判的精神,通过开展争鸣、自由讨论等方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断深入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964.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指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民族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小学阶段怎样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的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做教师的应尽职责。本文就此方面阐述了一些观点,仅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965.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它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存、斗争、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66.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裔”作家是以“异乡人”姿态面对城市的,他们一度因认同启蒙现代性而挣扎进城,并渴望被城市现代性同化;但在逐渐感受现代性之后,又猛然惊醒于归属传统文化的自我身份正在丧失,寻求传统的归乡行为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967.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是理论的基石,也是一种理论观点或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具有解释力的关键所在。在科学研究中,为了使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新的现象,需要对原有各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进行全面检视,对它们进行修正、抛弃或重新构建。本文把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分为理论观点型、理论体系型、学科型三种类型,并以两个案例为基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在对学科进行反思与研究时,如何分析、审察并构建新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968.
创造传统     
传统能被创造吗?"创造传统"不是存在自相矛盾了吗?"现在是过去之幼儿,也是未来的父母。"反思历史,放眼未来,会发现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新传统化的过程。"创造传统"本身不仅不存在自相矛盾,而且可以变为实践活动。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核心是人口问题和政治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对中国需要创造哪些传统这一命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9.
中华传统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教学不单是一门技术,而是同整个中华传统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至语言、学,远至书法、音乐、建筑艺术等,都对语教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联艺术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学的远亲,属于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别。上至朝堂的君主大臣、人雅士,下至工商农兵。不同阶层,都有它很多的爱好、追随。从名胜古迹到宗庙祠堂到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970.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需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对传统的义利观进行剖析 ,指出传统的义利观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存在的价值 ,又有消极影响 ,只有对其扬弃 ,使传统的义利观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才能真正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