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篇
教育   600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国外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中的情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具有促使个体适应环境的功能,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来自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问题儿童在情绪能力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来自神经心理研究的结果则表明情绪的神经通路具有可塑性,理论研究则认为语言干预和认知训练能够促进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临床实践中,心理学工作者发展了多种以情绪为焦点的咨询与治疗模式,如促进选择性思维策略、情绪课程和情境情绪调节疗法.经验证明,这些模式对特定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半年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不少研究者指出留守现象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但由于缺少对其原因的深  相似文献   
103.
李星 《教育革新》2010,(3):23-2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在于避免幼儿园与小学脱节,克服和解决剐入学儿童的不适应现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育部门在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适应。  相似文献   
104.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也可以利用美术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引导。所谓心理引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儿童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5.
责任心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对于培养学生富有责任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6.
<正>童话,富于浓厚的幻想色彩,是儿童文学史中最悠久的体裁之一。它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安徒生曾把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所谓童话体作文就是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符合童话特点的想象作文,有着其他习作样式不可代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7.
童话,富于浓厚的幻想色彩,是儿童文学史中最悠久的体裁之一。它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安徒生曾把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所谓童话体作文就是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符合童话特点的想象作文,有着其他习作样式不可代替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8.
儿童美术课"以画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引来诸多弊端,儿童教育应该注重新课标下强调的"以人为本",把握儿童的心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继承优良的教学传统,确立心思路探索新方法.最终成为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9.
以儿童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动画片.其角色造型、情节设计、语言设计均考虑儿童心理发展,受儿童喜爱。优秀动画片设计精良,具有立体丰富的教育价值,亦能成为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0.
社会经验与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与发展关系密切,而亲子谈话是儿童社会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亲子谈话的内容和风格均与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相关,而中西方文化下亲子谈话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特征也与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上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有所呼应。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提示,具有文化特征的亲子谈话可能影响了我国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我国儿童独特的社会化环境,并进一步关注在儿童不同年龄段亲子谈话对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