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3724篇
科学研究   40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325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86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孙康 《上海集邮》2016,(4):33-35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SCOTUS)是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最高审级和最高审判机关,1790年根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成立,设于首都华盛顿。最初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5人组成,后来人数几经增减,现在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的9名终身法官组成,其判例对全国有拘束  相似文献   
7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运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和描述法治的内涵和功能。运用综合的方法,从制度生产力理论的角度,研究法治的制度生产力,并提出完善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73.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利益"为民事法律保护的独立对象,为"利益"在司法实践中的可诉性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与新的保护路径。民事"利益"具有独立内涵,是获得独立法律保护的基础。我国当前民事"利益"司法保护有三种基本模式。对于有独立保护必要的民事"利益",应当积极探索独立保护的司法原则及路径。  相似文献   
74.
中国宪法司法化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宪法不具有可司法性或可诉性,因而总是面临这样一种质疑:宪法是不是法?如果是,又为何不具有任何法律所必备的可司法性或可诉性?这种质疑极为严峻,因为它所涉及的不单纯是宪法的法律属性问题,而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民的共和国”,是不是在真实的意义上实施宪法、落实宪政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宪法司法化在我国的实现有其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为了纠正错误的生效裁判而进行的特殊救济审判程序。我国法律对其规定虽有特色,但在许多方面尚不完善,其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法制改革深化的因素之一。理性思考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6.
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逐步成为未来刑事申诉的重要制度,在明晰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分析当前构建检察环节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对策路径,以期构建运行顺畅、高效便捷、保障权利得以伸张的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从而促进检察环节刑事申诉工作及其律师代理制度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7.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创设了简易程序,满足了迅速处理刑事案件的需要.但是程序的设置并不缜密,对被告人诉讼权利关怀不够,亟需限缩简易程序的适案范围、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强化辩护制度、建立公诉人出庭制度、明确庭审程序运作等.目前的普通程序简易审有侵犯被告人诉讼权利之虞,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78.
深圳推行的以"去行政化"为基本目的的法官职业化改革,标志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其所开展的基层试点呼应了中央高层的相关制度安排,其在试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探索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其他地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9.
在《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中,只有原告、被告,并且对原告和被告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而在司法实践中,众多的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中,特别是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医疗救助机构垫付了医疗费用,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诉讼地位,只能另行起诉,不仅增加了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成本,使得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能力降低,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试图从人身损害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着手,着重就医疗救助机构在交通肇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的确定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0.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是个被理论界忽视的罪名,然而,该罪在司法实务方面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如本罪的行为对象、实行行为、主观方面、罪数等问题,以及如何认定"情节严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期望对司法实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