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19055篇
科学研究   1584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426篇
综合类   413篇
文化理论   89篇
信息传播   103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1496篇
  2013年   1279篇
  2012年   1543篇
  2011年   1726篇
  2010年   1545篇
  2009年   1426篇
  2008年   2312篇
  2007年   1906篇
  2006年   1033篇
  2005年   1236篇
  2004年   1046篇
  2003年   951篇
  2002年   971篇
  2001年   965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课标指出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专业的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有创造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82.
服装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教育环节是整个服装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培养人才中占据重要作用,可以从加强服装实验室建设,加强校企联合,突出服装工艺课及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几方面加强服装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教育环节。  相似文献   
83.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不易受各种旧习惯和传统的约束,具有创新的潜力。如何发现和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推动我国体育运动更高速的前进,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84.
85.
为了理解审美创造的实质,就需对审美创造活动的一般过程进行动态的描述。初始阶段是审美态度和审美注意的出现,实现阶段是审美想象和审美意象的形成,物化阶段是创造技巧与审美创造的完成。此三阶段是递进的,又是综合交织的。任何简单的理解,都不利于把握创造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86.
我们只有坚持教学改革,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技能,才能创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7.
一、典型启迪所谓典型启迪 ,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本身含有的典型创新素材 ,包括一些史论的创新、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学家的创新品质等 ,以榜样的示范力量激励学生积极创新 ,大胆创新 ,并从中领悟创新的方法 ,理解创新人才的人格魅力 ,完善自身的创新品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 ,可以说都是创新的成果 ,所以 ,历史课的创新素材是源源不竭的。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 ,不断挖掘其中的典型材料 ,给学生以启迪。例如 :在生产工具的改进史中 ,教育学生要善于总结劳动经验 ,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时 ,使学生明确 ,…  相似文献   
88.
提出了速写是美术专业教学最为基础的训练,是联系创作与生活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生活速写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一、主题内涵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叶澜教  相似文献   
90.
谌凌梅 《宁夏教育》2006,(12):31-31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因素,为学生的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