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当前青年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实事求是地对待中西价值观,批判地汲取两种价值观中的精华,注意消除实现自我价值中的极端利己主义、物化庸俗化、片面权利观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72.
辛亥革命前,俄国利用清政府统治面临的危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武昌起义爆发,沙俄认为这是它“吞并中国领土而能达到其宿愿的大好时机”,增派军队侵驻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沙俄的支持下,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额真汗)。第二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非法签订了《俄蒙协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的自治”。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73.
利己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的道德原则。在过去,我国学界对其很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利己主义的涵义及其特点、利己主义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对利己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希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4.
"理性经济人"缺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经济人"是当代主流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不可置否,"理性经济人"假设本身是有缺陷的.本文从经济学公设的悖论、利己主义的收敛、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及有限理性等方面探讨"理性经济人"的缺陷.  相似文献   
7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思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6.
利己主义,是相对于集体主义而言的道德原则。在过去,我国学界对其很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利己主义的涵义及其特点、利己主义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并对利己主义进行辩证分析。希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7.
十几年来,我国伦理学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健康的、正确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伦理学研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本文对其中影响较大的几种观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8.
施蒂纳是德国个人主义哲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利己主义。他宣扬自我中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政治上藐视一切权威,否定任何国家,经济上主张建立小生产者联盟,保留私有制。 马恩批判了施蒂纳的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唯心史观;批判了他建立在利己主义基础上的国家和法权学说;批判了他想通过暴动的方式破坏国家,建立利己主义者联盟的思想及其财产观。  相似文献   
79.
言语冲突是校园中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实质是利己主义。本文对利己主义三个构成因素:竞争性、安全感和名誉感进行了阐释,以利于人们对冲突的本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80.
尼赫鲁从印度的现实出发,实行与中国友好的政策.同时在西藏问题和边界问题上仍坚持英殖民统治者的政策,这种民族利己主义最终导致了中印关系中断十多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