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生 《快乐阅读》2013,(14):10-11
尽管2012年我一直远在加州的圣芭芭拉小城享受宁静的生活,可也知道这一年对中国文坛来说是热闹而重要的一年。其中,现籍中国的作家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可谓是标志性的事件。但我觉得这一年还有另一件重要的文学事件值得铭记,那就是搁笔多年的先锋作家马原的新长篇《牛鬼蛇神》的出版。虽然我也很欣赏莫言在小说中展现的生活的丰富性和残酷性,可从个人趣味来说,我还是更喜欢马原在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博尔赫斯咏景叹物诗的解读和分析,概括了博尔赫斯景物诗的艺术特色,即因情造景;化景于情;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33.
在20世纪的小说创作中,博尔赫斯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博尔赫斯擅长将叙事与虚构融为一个整体,本文试图探究其在叙事与虚构的转换中所采取的具体办法:1.作者——叙述者——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一种全新的面日出现在读者面前;2.利用双重叙事架构使平谈无奇的故事神奇起来,充满智慧的闪光;3.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常常借助日常用品来营造一种非现实的气氛;4.利用时空上的遥远消解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  相似文献   
34.
博尔赫斯小说容纳了自我意识由萌芽到极致的形态,分别体现在以真实文人的文字生涯题材的小说、象征类元小说、直接的自我解释和暴露小说、双层元小说、书评小说中,往往是将众多的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能都运用在一篇小说中,收到体小旨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我每年都按系里的要求,指导十多个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这些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不久,习惯了那种归纳主题的方法,读完一部名著,想到的问题往往是,这部作品表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作家的什么态度:三五个主题思想、创作意图之类的概念就把作品打发完了。然后他们的问题是:这个《源氏物语》有什么好看的?这个博尔赫斯,我怎么没感觉呢?  相似文献   
36.
拉丁美洲作家博尔赫斯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其短篇小说有许多写作技巧与后现代主义相同. 本文以博尔赫斯一篇短篇小说《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 梅纳德》为例,挖掘博尔赫斯写作技巧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通性.  相似文献   
37.
街道旁有棵老树,很老很老的树,佝偻着身子一在外人看来仿佛殷殷切切的恳求。粗糙干枯的树皮凹着斑驳的伤痕,树疤如同一双双苍老浑浊的眼睛,露出的神情无处安放。它很老了,时光在它的身上肆意横行践踏,像胜利者蹂躏被征服的土地。一到秋冬季节,可怜的树叶便失望地黄了,像泰戈尔所说,无歌可唱,叹了口气便落下了。然而就是这棵老树,路人不屑一顾的老树,却引得我驻足,每每经过它,都要凝神细望。我望着它就像望着我遥远的遐想,仿佛我能透过它蜿蜒盘旋的枝  相似文献   
38.
博尔赫斯的创作风格和小说表现技巧在对拉美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文学形式上的创新实验亦发生着示范滋润作用。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想象力、叙事的非逻辑性和迷宫式结构,都成为中国当代的先锋作家和后现代风格追随者们效仿的对象。这些具有后现代创新精神的中国作家在自己的小说实验中,彻底打破文学思想上的禁锢,用从博尔赫斯等后现代作家那里借鉴的小说创作元素,并以自己对这些文学元素的独特理解,开拓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后现代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9.
齐文俊 《学周刊C版》2010,(1):151-151
博尔赫斯问:什么是天堂?” “博尔赫斯答: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这是摘自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轩先生的《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中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们:人类的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40.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将起到制度保障作用,建设天堂模样的公共图书馆是消除信息鸿沟、保证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信息服务原则得到落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