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8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2757篇
科学研究   1008篇
各国文化   560篇
体育   384篇
综合类   1236篇
文化理论   332篇
信息传播   4463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629篇
  2015年   1230篇
  2014年   3287篇
  2013年   2456篇
  2012年   2702篇
  2011年   4915篇
  2010年   4091篇
  2009年   2629篇
  2008年   3181篇
  2007年   2081篇
  2006年   1772篇
  2005年   1864篇
  2004年   1446篇
  2003年   1527篇
  2002年   1279篇
  2001年   1218篇
  2000年   792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名作欣赏》创刊二十年了。古时,这个年龄的男人称“弱冠”,今天这个年龄的男女大约还在大学读书。总之,二十来岁的人,还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刊物不然,二十年的刊物则人人称老了。谁能说《名作欣赏》不是老牌刊物、老刊物?老而保持青春,老而保持活力,老而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恐怕是《名作欣赏》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名作欣赏》创刊于1980年。那个时候,人对于所谓精神食粮,尚处于半饥饿的状态,精神饥饿的人们拥挤着或排着长队买刊物。对于名作,更是求之若渴。所以,当时的办刊人在讨论创办刊物时,一致通过了“名作欣…  相似文献   
102.
近代以来,中国实际上逐渐形成了“两岸三地”的学地图,亦即以大陆为“中军”,以英式殖民地香港和日式殖民地台湾为“两翼”的学格局。到了战后,这一格局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已到.『对这一格局的分合关系进行整合研究的时候。本即以具有象征意义的“上海”和“台北”作为整合研究的对象,试图提供一些初步的观察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3.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对于海外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迎合“华夏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强化了华夏民族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一定程度上延展、催化了明清小说叙事中的神秘崇拜。  相似文献   
105.
106.
莫泊桑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同意自然主义的“绝对真实”论和浪主义的“浮夸作风”,注重对现实的观察,分析,提炼和概括,重视对事物内在关系的探究。他的小说善于以凡人小事为题材,表现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07.
散经过一级分类与二级分类的历史过程而成为现在的艺术性散。散体基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体裁交叉的边缘性、本显在的“自我”性、题材质的非虚构性与“最不讲技巧”的艺术性等,认识这些基本特征,才能实现对散的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108.
艺术是生命的必然产物 ,生命的奔腾突进是艺术的内核 ,生命的活力与动感流泻到艺术品的每一个角落 ,艺术品的构造成分和组织方式是动感的 ,是生命的舞蹈  相似文献   
109.
电视文学的出现为电视文艺百花园增添了诱人的色彩,而电视散文作为电视文学的一个品种,更以它独特的魅力而受到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观众的喜爱。前不久,看了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颇受感动。一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柳小丫形象;二是作品向我们提出了儿童辍学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编导运用电视手段和散文的文本有机结合,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以小主人公柳小丫的视角反映了她辍学的前前后后。“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柳小丫的命运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随着她命…  相似文献   
110.
根据学术分类原则和客观发展原理,分析了国家和语言对文学类目的影响,建议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文学类目架要中,适当考虑按语言类别划分文学类目问题。并提出体裁和语言结合的两种类目架构模式,认为先体裁后语言的类目安排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