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合以往非主流英语文学研究经验论证分析,非主流英语文学实质上是英美两国传统定义结果以外的文学表现模式。非主流英语文学希望透过不同国度区域特定文化结构中获得启示,尽量映射出不同民族生活背景,使得既有文学在民族情怀或是地方风味表现上别具一格。由此,笔者希望结合以往非主流英语文学研究经验,通过各类手段验证非主流英语文学的现实延展意义,为后期各类民族形象和人物性格舒展宣传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全球范围内儿童文学研究稳步上升,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态势,但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界和翻译学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仍旧不多,由于双重边缘性地位,儿童文学翻译所呈现的话语与他者失落尤为明显。以后殖民理论为平台,对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权力进行投射分析,有助于揭示某些文化优越其他文化的潜在概念,复原民族语言的活力,实现异域文化异质语言的"众声喧哗"。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现实主义的分析上,该文将从后殖民理论这一新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品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描述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文化的少数族群在构建自我身份问题上所经历的人生路程以及其在后殖民文化下的生存困境,来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超越种族的世界关怀。  相似文献   
14.
席越 《科教文汇》2014,(8):76-78
电影在形式的存在本体上不同于文学,并且作为与商业化、国际化联系最紧密的一项艺术创作,往往最先体察到西方主流话语权的指向,也最容易创作出与之相对应的作品来返回西方,在一来一往中关照自身,形成自己的定位。虽然大众和学术界中都有对第五代电影作品的评价,但是往往论述不深,流于较浅层级的“影评”形式,因此,本文拟以张艺谋在1991年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反思后殖民语境中的大陆电影批评。  相似文献   
15.
从后殖民视角看《庭院中的女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虽然出生在美国,但自小就随父母来到中国。作为一个在中国前后度过了40年时光的作家,以其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作品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境况,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中为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但同时,由于赛珍珠对其所属的美国及西方文化矢志不移,她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难免打上后殖民的烙印。试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解读她的作品:《庭院中的女人》。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刚刚读完赛义德先生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掩卷唏嘘之余,联想到后殖民批评一度在中国的风行,颇多感慨涌上心头,不能不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使得中西文化的撞击效应越来越多地投射入文学文本中。考察当代书写中西文化碰撞命题的儿童小说会发现,其话语层面往往蕴含着较复杂的"国族/性别"意识形态。如程玮的作品中,就较为典型地存在西方中心主义与男权话语的共谋现象,其第三世界的女性和儿童都承受着双重的压抑而难以自由表达自我。因此,儿童文学应拆解包藏等级秩序的二元对立思维框架,避免对"属下"国族女性及儿童形成多重的权力压制。  相似文献   
18.
苏丹著名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代表作《北迁季节》描述了独立后的新兴国家苏丹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视角,分析小说中男女主角和叙述者对东西方固有模式的颠覆,旨在进一步解读该小说的深层蕴意,并阐释独立后新兴国家有识之士们的颠覆精神。  相似文献   
19.
南非作家J.M.库切将小说《耻》置于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小说中描写的土地、女性遭强暴事件和动物问题体现了殖民主义与生态毁坏的共谋关系。本文从后殖民生态批评视阈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类对土地的争夺、男性对女性的征服及暴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虐杀,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环境、女性问题及动物问题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0.
温旎 《海外英语》2014,(13):188-189
当代非洲文学面临着选择的困境,一是恢复前殖民地时期的非洲本土文化与社会形态,一是模仿殖民者所代表的欧洲文化。作为弱势民族同强势民族文化碰撞下的结晶,非洲英语文学既代表着非洲传统,又反映了外来的欧洲文化,表现了后殖民语境下非洲作家寻根与流放相交织的矛盾心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研究者对非洲英语文学的关注通常多在南非,东、西非英语文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寻。该文试图梳理东、西非英语文学的发展脉络,以探讨它们各自的概貌、特点、继承与影响、文化属性和创作表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