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5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教育   61692篇
科学研究   6563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3617篇
综合类   2328篇
文化理论   565篇
信息传播   1052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595篇
  2016年   891篇
  2015年   1786篇
  2014年   4796篇
  2013年   4310篇
  2012年   5302篇
  2011年   6213篇
  2010年   5756篇
  2009年   5703篇
  2008年   6873篇
  2007年   5913篇
  2006年   4526篇
  2005年   4077篇
  2004年   4362篇
  2003年   4598篇
  2002年   4772篇
  2001年   4395篇
  2000年   3939篇
  1999年   1252篇
  1998年   859篇
  1997年   634篇
  1996年   482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大学语的教学应将语的工具性与人性完美的统一起来,培养出具有“知识”,又有“化”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2.
133.
现代图书馆人才素质的发展趋势及人才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现代图书馆的新环境,新格局,新功能的分析,预测了人才素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图书馆人才观念的转变及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学生工作视野,观察、了解、分析和研究“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和学生素质教育等问题,全面了解他们的健身需求和心理变化。采用文献法、调研法等,经过体育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协同研究,制订了“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方案,并进行了教育实验法的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不仅有助于“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体育技能的掌握,还能及时防范体育教育等带来的负效应,对高校和谐校园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夺宝     
汤畔 《体育教学》2008,(8):87-87
一、游戏目的 发展力量素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二、游戏准备 在一块平坦的场地上画两个间距为2m的大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边长为3m。在正方形外侧画两个小方块(图中5.6),作为“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50cm。在大正方形的对角画上方块(图中3.4)当作宝库。  相似文献   
136.
笔者认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学习青少年心理知识,还要不断改进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方法,尊重、了解、鼓励、热爱学生,才能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7.
公安院校学生耐力素质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公安院校学生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耐力素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8.
李光敏  黄卓  龚建音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55-156,159
力量举重项目对许多人来讲既陌生又刺激,普及和推广这项运动很有必要。通过对力量举重的起源、现状与发展的探索,结果表明:力量举重运动在欧美等国很流行,美国尤甚,而国内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应注意宣传力度、企业参与和投入、鼓励女性参加这项运动。  相似文献   
139.
李菲 《新课程研究》2007,(12):64-66
襄樊市地处"三顾茅庐"之诸葛亮居栖地襄阳与樊城。地灵人杰,教育资源丰厚。襄樊市教育界有识之士秉承"全力提升教师素质,着力打造教育品牌"的教师教育理念,狠抓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讲师团送教下乡"和"校本培训"教师教育工作做大做强做扎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经验。现摘录部分成果与大家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40.
读者来信     
《教书育人》2004,(1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