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95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5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广播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它以电波作为传播手段,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现代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广播音乐得到最直接、最广泛的流传,进入社会生活的全部空间,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人类文化大融合的趋势。广播音乐的全民性将成为世界潮流。无论严肃音乐还是通俗音乐,都会以不同的形态走向大众。从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但广播的听众是分层次的,广播听众广泛而多样。  相似文献   
992.
臧燕 《声屏世界》2008,(1):18-19
当下中国呈现着三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即“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和“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及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界限分明与格格不入渐趋模糊。  相似文献   
993.
一、"戏仿剧"作为文化策略而出现的戏仿形式 当今银屏上戏说剧作为比较"典型的"的电视剧类型,是新产生的一种电视艺术"文体".在历史故事剧的叙事中.戏说剧的"戏仿性"最为鲜明."戏说剧"代表文本有:<戏说乾隆>、<戏说慈禧>、<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四部)、<铁齿铜牙纪晓岚>(两部)、<还珠格格>、<神医喜来乐>、<七品钦差刘罗锅>、<刘罗锅断案传奇>、<梦断紫禁城>、<李卫当官>、<新白娘子传奇>、<新梁山伯与祝英台>、<大脚马皇后>、<少年包青天>等等.  相似文献   
99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的分化,审美文化分化为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和主导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分别从不同层面满足社会的精神需求,只有这多种文化形态共生互补,才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并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求的当代新型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95.
媒介融合形势下,期刊数字化转型是传统期刊社寻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在融合的网络运营环境中出现强有力的利润增长点,是衡量大众文化期刊社转型成功的标准.大众文化期刊在数字化转型中盈利乏力,主要原因是免费阅读惯性的冲击、大众文化特色相似性的竞争、互联网思维的缺乏.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大众文化期刊转型升级的进化路径:洞悉互联网经济逻辑,打造互联网基因项目;盘活存量资源,构建多元利润增长点;做强优质内容生产,运营粉丝经济;做好移动终端消费入口,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96.
张瑞琦 《今传媒》2016,(9):55-56
近年来中国IP热潮是中国影视商业创作模式趋于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属于年轻大众的流行娱乐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走向的标志。在这个大众消费的时代里,影视剧代表着大众文化,而大众并不是盲目追随着精英文化,他们也在创造自己的文化,这带给影视产业前所未有的颠覆。“IP”热是把双刃剑,享受“IP”热带来收益的同时自然面临各种问题,做到“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平衡是影视业有利进展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997.
“大众化”(mass culture)的概念所隐含的化等级观念、精英主义立场手和研究价值取向以及“知识分子”的立法角色,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开拓化研究的视野。近来,这些趋势已在化研究的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否定。正是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用“媒介化”概念来消解“大众化”概念。更重要的是,“媒介化”是一个更大的包容系统,即要求研究把化研读实践作为一种化现象纳入到“媒介化”中去,学会利用媒介使个人观点得以普遍传达,以建立真正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998.
《太原大学学报》2017,(3):56-60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自传入中国,便受到了文化研究者们的广泛追捧。由于狂欢化理论广泛的适用性,便被用来解释大众文化中的种种现象。然而,学界在运用巴氏理论资源的同时,简单机械地将大众文化和狂欢化理论等同,这无疑会造成误读现象的产生。应从两者的异同之处分析误读产生的原因,真正阐明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大众文化像一把双刃剑,对德育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它在给德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德育带来了契机,为德育提供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本文主要从大众文化的正面影响出发,初步探讨了德育怎样借鉴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流行性和世界性来全面,有重点、深入地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增强德育效果,促进德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00.
大众传媒与受众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是职业传播者搜集、制作并借助媒介传递信息,并 对受 众施加影响的一个过程。它是受众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人们可以通过其获得信息、知识和技 能,学习社会规范和扮演社会角色,从而促进个人社会化的发展。但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倾向 及其派生的"离间效应"对受众社会化也有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