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85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科技编辑的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科技编辑的工作性质,探讨了科技编辑的思维。科技编辑的思维包括抽象性、客观性、逻辑性、规范性、指导性及创造性。这是科技编辑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2.
2007年第10期《思想政治课教学》刊载了王德明老师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具有客观性吗》(以下简称王文)一文,文中对简单地以‘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者‘不依人意志为转移'就认为具有客观性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种观点不能全面反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甚至不能对唯心主义全面彻底地批判,不能彻底  相似文献   
83.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三版)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第一目的标题是真理是客观的(第46页),在看到这一表述时,着实让人深感疑惑,大为不解:真理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还是真理具有客观性。笔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的表述更科学、更准确。关于这一问题的说  相似文献   
84.
新编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确实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有几处提法值得商榷1.第三课第一框对马克思的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引用马克思的这句话,是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编者引用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引出称得上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85.
打破古代和谐的审美封闭,以现象化再现拓展人世之美和以抽象化表现深掘人心之美,这是中国现代美学两极扩展的历史基础.为了应对这种发展格局,向现代延滞的古代美学衍化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这种理论以传达艺术教化论的主观意图为宗旨,但却以社会和理性、认识和典型等范畴为主轴,建立起一个与现代美学认知再现论相似的体系,导致文艺创作概念化、公式化的盛行,此即"客观性假象".然而中国美学在抵制这个理论体系的同时,并没有划清它与现代美学认知再现论的历史界限,反而在混同不辨的情况下对审美客观性采取了绝对排斥的态度,形成对客观性假象的误认,导致中国当代审美意识的萎缩和社会生活的消退.中国美学应当反思和揭示客观性假象问题,并以对审美客观性的深入论证为基石,走出古典主义在纯净之美和实利非美之间两极摆动的周期循环.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安微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部分单项评分数据的分析发现,裁判员的评分标准不一致,区分度不高,说明裁判员水平偏低,影响了运动员最后得分的可信性.提出提高安微省武术套路裁判员评分客观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裁判员的整体水平评分规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7.
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压力型新闻报道是对客观性的新冲击。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受眼球经济的刺激,由于对自身相对优势的认识不足,传统媒体与用户自由生成内容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媒体的传播逻辑不断挟持、绑架着传统媒体的传播逻辑,损害了新闻客观性原则,最终影响到受众发现真相的行为。本文认为,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压力下形成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偏离了客观性,并非网络技术的问题,而在于传统媒体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执行力问题,因此,加强高质量的新闻采编队伍、增加基于自身媒介可能性前提下的‘新尺度’是重塑客观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88.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任何细节。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实的意义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应对新闻事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还原和再现。既要关注那些对新闻当事者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事件细节,也不回避那些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细节...  相似文献   
89.
胡鹏 《新闻世界》2011,(1):58-59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特点,也是新闻学习者和从业者首先要恪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新闻事件成为新闻又必定要经过新闻工作人员头脑的"加工",这使本该客观的新闻不得不带有人的主观意识,这似乎成了"新闻"本身存在的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加工过程中的倾向性以及如何把握二者之间关系,本文对此作一解析。  相似文献   
90.
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新闻事件的客观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方周末》"大学生救人溺水身亡"调查性报道为研究对象,浅谈调查性报道叙事视角的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