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5850篇
科学研究   26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164篇
文化理论   36篇
信息传播   5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崔清惠 《陕西教育》2006,(12):36-36
多样化的教学艺术不仅为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提供了条件,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92.
教育过程中受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保证教育过程中的平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它要求学校和教师给每一个人提供同等受教育的机会。这种平等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是指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平等,包括学校各种物质设施、师资水平等;主观因素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给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及性别不同的学生以平等的对待,包括课程开设、教育教学方法、测验评价等方面。这里主要对主观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3.
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并热爱学生,强化师生平等意识;必须重视学生独立性、能动性、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介绍了肯尼亚各级各类教育概况,指出了肯尼亚教育较为突出的特点:努力实现教育平等,重视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95.
在全球化语境中,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提出了对话原则。新辩证观念为对话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话是世界文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西两种诗学体系决定的。人文精神是对话原则提出的出发点与终极目的。对话首先要解决话语问题,其次要坚持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96.
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自由权利的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社会的转型未能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扩大其自由权利,而加剧了由市场本身带来的贫富差距.参照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由权利与贫富分化的研究,来理解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实际问题,并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在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98.
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中,通过茜莉的书信语言及内容、茜莉宗教意识的转变及她和莎格的恋情,多方位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从麻木到觉醒到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和自由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99.
城乡教育不平等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已远远高于世界总体水平。其原因是农村教育始终处于因分配不公而资源严重缺乏的弱势地位,农村教育起点低,在社会舆论上处于弱势,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理论支撑和有效对策。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缩小教育差别靠政策。  相似文献   
100.
郭宝昌的《大宅门》,以其塑造的卓而不群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世界的独特魅力,表现了郭宝昌特有的女性崇拜意识、平等兼爱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