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3篇
教育   646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6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也释“莎士比亚化”的要义——“马恩文论”学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热爱和崇敬莎士比亚。他们曾在各自的“自白”中表示过,莎士比亚是他们最为喜爱的诗人和作家。因此,当他们在关于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中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要求,以之跟“席勒式”的创作倾向相对立时,有人便不假思索地断言,这不过是出于马恩在审美趣味方面的个人好恶而已。  相似文献   
692.
本文从恩格斯对杜林颠倒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系统批判入手,分析恩格斯的经济是社会制度,政治压迫的基础,暴力为一定的经济利益服务;暴力是经济进程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武器和军队对于经济的依赖关系,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等科学论述,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693.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方法论密不可分。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把劳动价值论纳入唯物史现框架。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围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不能围于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94.
恩格斯提出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命题,不是一个正面论述的命题,而是一个概括地引述全部旧思想家们对此问题的看法的命题。恩格斯命题表达的对哲学基本问题客观的,否定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全部旧哲学的根本对立,体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69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范畴。只有关注诚信的经济学意义,才能构筑诚信的长效保障机制,让市场经济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96.
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过去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材征概括的论述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因此是不全面的。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强调了崭新的社会意识、高度的精神文明。在邓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采取有力措施,真正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97.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无神论的转变过程。1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在《谢林和启示》等章中,恩格斯在无神论立场上对宗教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表明了他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革命民主主义立足的确立。促使这一转变的有两个决定性的环节,一是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二是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走进社会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698.
恩格斯的历史力论从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这一前提出发,围绕历史发展中的个人意志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充分肯定了个人的意志和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明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历史发展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这一理论在当前对于我们如何准确把握“生产力标准”,认识和发挥第五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和作用,把握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发展趋势,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9.
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由历史尺度优先转向价值尺度优先。思想史的考察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评价社会进步尺度问题上有一个从价值尺度优先的立场转向历史尺度优先的立场的思想发展过程。就评价社会进步两种尺度理论的逻辑看,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历史尺度基础上的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相统一的辩证历史决定论,认为既然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能是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就只能是历史尺度;尽管价值尺度是评价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但由于人的发展只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因而价值尺度只能从属于历史尺度。  相似文献   
700.
苏联剧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的不足;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足,造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薄弱,上层建筑长期处于与经济基础相脱节的状态,最后导致了上层建筑的变化--苏联剧变。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只能到苏联的“经济学”中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