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71.
子鱼论战     
左丘明 《中文自修》2004,(7):112-112
  相似文献   
172.
教法一得     
《广东教育》2004,(7):58-58
  相似文献   
173.
在明史研究中,嘉靖朝的研究始终是薄弱环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田澍教授的力作《嘉靖革新研究》填补了这一时期研究的空白。田澍教授所撰的《嘉靖革新研究》全面考察了明朝在嘉靖前期由“故”到“新”的转化过程。作首先论述了“故”的内涵,即嘉靖之前明朝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并以此作为考察革新进程及其效果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对大礼议  相似文献   
174.
175.
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当代世界的控制权,竞相高举"和平"之大旗。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由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全面封锁和遏制以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疏离的巨大挑战,所以,选择全面"革命化"的外交战略就有了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在世界两强竞相施压的大背景下,中共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希望推动苏共重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但是却遭到苏共的反对并反击中共偏离了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而西方国家通过双方激烈的理论交锋逐步确认中苏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并设法利用之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76.
二十世纪初爆发的五四运动给思想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使翻译理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信顺说"又一次以二率悖反的形式出现,却没有达到最终的圆满调和,本文即对论战发生的过程进行梳理,并追述导致其发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7.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纲要中,我们看到国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在方兴未艾的"微课"时代,我们何不尝试着用"微课"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78.
正《曹刿论战》选自《左转》,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所著,文中主要阐述了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包括战前准备和战后总结,体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才能。除此之外,文中还反映出个人为集体着想,个人对集体产生信心、信任感,并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强大集体凝聚力的思想。这一点,对班级管理来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曹刿请见"与调动学生为集体利益着想的积极主动性"曹刿请见"在"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情况下,曹刿说,享受高官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乃入见"。曹刿为什么要去拜见鲁庄公呢?从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也为了集体利益主动请见——  相似文献   
179.
朱凯 《现代语文》2014,(10):156-157
笔者在《曹刿论战》的复习课上,引导学生用“五味”复习法复习了这一篇古文。自我感觉课堂的复习效果尚可,也感到在文言文复习教学上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让学生尝点“酸”味 新课标提出“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复习背诵时,指导学生背诵全文,要求声情并茂地背诵,不妨让学生尝点“酸”味,指导学生有味地诵读,背出一点文言的味道。《曹刿论战》这篇文章要诵读出曹刿的自信、果敢、远谋和鲁庄公的“愚”。不能仅仅是通顺流畅地背诵,更重要的是对几个语气词“焉”、“也”、“矣”背诵出其中的味道,同时要背得抑扬顿挫,进而体会到诵读的乐趣。在复习时,注意让学生背的“酸”点,注意诵读的技巧,这样人物形象就能很快的感知。寓教于乐,学生背会了、会学了、乐学了。在考试中考默写,学生也就会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相似文献   
180.
五四运动后,中国翻译界在介绍国外作品的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路线和方法的对立,并进而引发了对于翻译理论的第一次大讨论。其中以鲁迅和梁实秋对于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社会功能以及翻译方法的论战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