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184篇
科学研究   210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217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73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当前,教育技术领域谎言和谬误迭生,浮躁与空想之风盛行,囿于虚假繁荣的原地鼓噪,而教育技术批判却处于低语甚至失语状态。在现今技术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为了修正教育技术批判的缺位,以批判之力激浊扬清,匡正学风,改善教育技术的学术生态。文章从学理上分析和探讨教育技术批判的内涵、对象、必要性和基本遵循。教育技术批判包括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其目的是在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相得益彰中找寻教育技术的进路。教育技术批判的对象包括无限膨胀的工具理性、全面与传统割裂而反传统的思潮、“唯洋是举”的“全盘西化”倾向、对基本概念推敲不足以及教育商业化等。开展教育技术批判,需持守勇于质疑、秉承理性、自我批判等基本遵循,由此才能充分发挥批判揭露、谴责、鞭挞、纠偏的作用与价值,推动教育技术走向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22.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0):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23.
止庵 《编辑之友》2008,(2):62-63
我不止一次讲过,自己的人生观得之于《庄子》与《论语》。我最早接触《论语》,还是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时,报上连载“《(论语)批注》”,每天登段原文,再加一番批判。我对批判不大感兴趣,倒觉得“子日”的内容挺有意思。以后向朋友借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了《论语》的全文。“文革”结束后,报上登出拨乱反正的文章,有一篇题目忘记了,引用很多孔子的话,令我颇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之懂得孔子,乃自此始。  相似文献   
24.
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媒介使人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文化交流,接受教育.但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大众传播媒介如同"双刃剑",它在发挥信息、教育、管理、娱乐等正功能的同时,还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功能,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加速了犯罪的传播,而新媒介的崛起和广泛应用使得这一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主要通过对犯罪人员的调查,分析了新媒介和犯罪传播、模仿的内在关系,提出了构建新媒介时代受众信息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25.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的8月4日,德国体育信息通讯社解除了其北京编辑部负责人迪特·黑尼希的职务,此事引发德国媒体普遍报道.  相似文献   
26.
对于鄢烈山的评价,2004年的<南方人物周刊>曾经在将其评定为"公共知识分子50人"中,有过这样的定义:"在鄢烈山瘦弱的身体里,蕴含着燃烧的激情和不变的信念.面对现实中的腐败与堕落,他表现了高贵的愤怒、顽强的抗争和坚韧的批判精神;他最大可能地表达了发自民间的愿望,启发、感动和激励了一大批对未来抱有热切希望和正义感的人们.鄢烈山带动了一大批后来者以公民的视角参与媒体表达,今日媒体言论的繁荣,当年以<南方周末>为载体的鄢烈山有重开风气之功."  相似文献   
27.
大众媒介处于社会、媒介和人之间复杂互动的网状体系中,经受着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双重困境和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挤压,如果仍然延用传统方法来研究已显得捉襟见肘。媒介身份研究既可以融合传统方法,又有自己的视野、标杆和特点,具有成为一种有效媒介研究方法的可能性、正当性和科学性。媒介身份理论以功能一角色理论、拟剧理论、传者理论(控制分析)和整体互动理论为支撑,具有进行整体互动、多维多层、系统全面地研究优势和兼容并包、消解差异的特点,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8.
图书馆学对象研究:审问与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重新进行审视,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研究对象的变换何时了?问题之争有多大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研究对象与图书馆学成熟的关系如何?是多研究些“问题”还是多谈些“主义”?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29.
文章是对时统宇、吕强《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一文的争鸣,认为该文在收视率本质与功能等方面存在偏差,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质量化,收视率在媒体中举足轻重;二、理性化,当今媒体多元评价节目;三、商业化,收视率只是“马前卒”。  相似文献   
30.
崔均鸣 《青年记者》2006,(19):49-50
众所周知,报纸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与社会公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首先要追求社会效益。同样,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它也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媒体不可或缺的两大终极目标。在报纸发行实践中,如果上述两种效益中的任何一种获得了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