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591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就心理耐挫能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探讨增强心理耐挫能力的办法: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合适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完善自我个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62.
中学生所表现的令人担忧的挫折承受力状况以及内外环境的要求使得挫折应对训练成为当前中学生素质中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挫折应对训练的有效性,必须遵循五个原则,训练理论建构科学;训练指向针对性强;训练内容完整合理;训练重点定位准确;训练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3.
寒假刚刚过去,大部分同学或是在补课,或是在兴趣班,或是在游玩中度过。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行色匆匆,忙碌于餐馆、酒店等地,他们趁着假期,尝试了“打工一族”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64.
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的中学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另一方面则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稍遇挫折就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几年来,结合教学,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5.
诗穷而后工--中国传统的艺术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应试技能的训练,最根本的是要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与人生体验,对未成熟的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审美素质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与较强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素质教育的优势。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析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顺理成章、卓有成效的选择。中国大量的传统文学理论精华  相似文献   
66.
长期以来,教育者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教育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心理干预。然而,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利用社会学知识促进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非常必要。当前,导致大学生就业挫折的主要社会因素是供需矛盾、就业市场成熟度、社会风气因素,为此,就要结合社会力量,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人才、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挫折,提高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67.
挫折的普遍性及高职学生所处层次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自卑是高职学生最沉重的心理包袱,就业机会不均以及就业质量不高是高职学生最根本的受挫源,情感压力是高职生也是所有大学生共同的受挫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学会受挫后的正确归因,尽快转变社会角色,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8.
包瑞桢 《甘肃教育》2011,(21):48-48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历史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而且要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其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69.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忽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青少年学生厌学、离家出走、情感脆弱等问题归结为思想品质问题,实质上这些都是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而引起的心理失衡。随着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而迫切。  相似文献   
70.
如今,不少学生受到社会、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挫折、逆境、困难承受力低,以致出现了许多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现象。尤其是当今中学生要承受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重重压力,很多同学一方面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另一方面却又有着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蛋壳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