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094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112篇
体育   444篇
综合类   228篇
文化理论   113篇
信息传播   4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7月30日,是各族少年手拉手夏令营的少数民族营员到北京小伙伴家里住宿的日子,北京的东道主们要带领少数民族的客人游览北京的景点,感受首都的民俗民风。上午8:30,我们在水立方门前集合,见到了东道主姚晔和客人——来自云南的傣族小伙伴陈德利。活动的第一站是  相似文献   
82.
伟大的文化人物往往以自己的心智描述了自己所要描述的文化。他们的“立言”之作往往跨越时代 ,使后世研究者循文探源 ,得到启示 ,对他们的“立言”之作谱系描写 ,纵深研究 ,对他们描写的文化传宗接代 ,宏扬光大。中国西南文献丛书《西南民俗文献》给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一些历史文化人物的墨迹 ,而是他们对各种民俗文化的循根描述和对某一民俗文化的具体描写。何为民俗 ?民俗简单来讲 ,就是民间风俗 ,民俗中的“民” ,可以指民族 ,也可以指某一社会群体 ,也可以特指某一古人。民俗中的“民”从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传统和一个社会群体扩展为带有…  相似文献   
83.
民间文学的思想内容首先表现在劳动上。其作品不仅直接伴随劳动,表现劳动生活,流露热爱劳动的感情,而且与优良民俗相互包容,互为表里,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支配着人们的意识与无意识。  相似文献   
84.
民俗课和方言教学都是当今教育界在探讨尝试的内容,以宁波地区小学课堂为例,在中小学的民俗课中介绍方言知识,具有了解地域文化、丰富表达、锻炼思维、发挥隐性德育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5.
华林 《铜仁学院学报》2006,8(2):14-15,26
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民间俗信的重要线索和重要依据: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常常反映出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民俗。而民俗又反映着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研究铜仁的民间文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铜仁独特的民俗,而且对于开发铜仁,建设铜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我们中国的民俗传统,它寓意着长辈对晚辈的一份美好祝愿,那么,今年,您想不想换个给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7.
民俗生活对曲艺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关系是天然融合的。民俗生活促成了曲艺的不同曲种和风格;曲艺依赖于民俗生活,反映民俗生活;民俗生活蕴涵着民众的心理需要,体现着民众的道德行为;曲艺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行为对民众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民俗摄影以丰富的民俗事象为创作土壤,反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着民族的、历史的学术价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保存和传播做出积极贡献。民俗摄影是一个文化体验和发现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89.
民间美术与民俗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总的"生存与繁衍"意识,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且渗透在他们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0.
司马迁不仅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鼻祖,在中国民俗调查与研究上也是位开先河的人物。弱冠之年,他便离家南下,不畏艰难、不惧险阻,跋山涉水,调查民俗。入仕后又以公务之便,忙里偷闲地调查,第一次对全国民俗的特征作了精确的阐述。他的《史记》成功的奥妙之一,便是匠心独具地运用民俗材料来塑造人物,他对民俗的关注为后世史家所祖承,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