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45篇
科学研究   3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吕虹 《兰台内外》2009,(3):61-61
一、电子文件长久保存和长期可用问题 电子文件在性质、形式上与纸质文件的不同,无疑是档案界最先感受到和最先关注的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二是电子文件的证据力和法律效力问题;三是数字化信息与载体的依附关系问题。目前,解决电子文件真实性、长久保存、长期可用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类方法:一是通过法规约束电子文件格式种类,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通用通行的少量几种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72.
2010年高考上海卷第37题如下: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3.
论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效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上保险代位求供权是保险人依据海上保险合同的约定向被保险人理赔后,取代被保险人之位向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该项权利的行使对保险人、被保险人以及第三人将产生不同的效力:保险人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求偿权;被保险人可就未获保险赔偿的部分向第三人索赔,同时负有协助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义务;保险人或被保险人基于代位求偿权的法律规定向第三人作出债权移转的通知后,第三人若向被保险人进行赔偿,将不产生债的清偿效力。  相似文献   
74.
空白票据法律制度是票据法中比较新的一项制度,文章指出了我国现行空白票据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5.
可撤销合同在除斥期间,既非有效合同,亦非效力待定合同,更不是无效合同,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效力不完全的另类合同。即对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来说,合同属效力待定;而对另一方当事人来说,则属有效合同,对其仍有正常合同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76.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让与第三人之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善意取得是一种旨在保护交易安全的制度。善意取得与取得时效不同并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7.
认证制度是指对证据证明效力的审查判断制度,英美法与大陆法系由于,历史,地理,化等诸环境的差异,导致在认证主体,认证程序模式,认证效力,认证方式和认证规则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试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比较,旨在对我国认证制度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8.
社会保随法律制度是调整社会保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包括若干社会保障子体系的系统工程。日前,我国的社会保随法律制度尚不健全,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应加快制定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立法规划和完备的社会保随法律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并注意与其他部门的立法内容相衔接,同时,还应合理设置社会保障项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健全社会保随的法律实施机制,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随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9.
台湾岛内“台独”分子,为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重弹台湾主权归属“法律地位未定论”之老调。对此,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与论证。评述台湾归属中国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80.
赠与合同是一个重要的合同类型,赠与合同的性质关系到赠与合同效力的发生,本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赠与合同 的性质作了分析和论证,明确了我国《合国法》中赠与合同的性质是汲取各家之长的新的诺成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