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平淡是大海深处的一块礁石,纵使惊涛骇浪,不骄不露,默默蕴藏;平淡是激流中的一杆竹蒿,迎浪而上亦能处变不惊;平淡是尘路上留下的一连串脚印,稳健坚实背后包藏了凤凰涅磐般的思考与成长……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王维诗歌在颜色运用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以青、白二色为主,形成其诗歌画面的主色调,然亦不废他色,从而使其诗歌画卷丰富多彩.通过运用色彩,折射出王维心境,宁静淡泊之中有欢快喜悦.本文结合其诗歌,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3.
淡泊礼赞     
读中学时,便背熟了诸葛亮《戒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时并没有体会其中的意味;只有在工作多年,特别是在摆脱公务繁冗之后,才慢慢领悟到其中蕴涵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74.
“上善若水”(老子语),即圣人具备水那样的品质——心态像甘居低下的流水,滋长万物而淡泊名利;内涵像平静的湖水,波澜不惊,却静水深流;待人像宽广的海水,胸怀博大,容纳百川;处事像顺应地形的泉水,圆通灵活,相机而行;工作像穿石的滴水,持之以恒,以柔克刚。教师不是圣人,但可以常常反省自己,试着向他靠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人许多重新择业的机会,教师也难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如果这时候教师不能够理智地分析自己,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也许久而久之就会心理失衡,消极对待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和师生双方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当好…  相似文献   
75.
感悟淡泊     
王革强 《云南教育》2005,(29):44-45
1986年7月,不满十八岁的我师范毕业了。9月便有幸地走上初中讲台,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开始了人生旅途的真正起步。十八年以来,在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业务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有全县十五所中学中考单科成绩一、二名的惊喜,也有“优秀青年教师”受州教委表彰的荣誉,还有业余刻苦进修获取“大学文凭”的成果。  相似文献   
76.
诚蕊 《教育艺术》2004,(10):1-1
记得上学的时候曾看到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名言,可总也不能体会其间的意味,现在却渐渐明白,这种心境象修炼,是在磨砺中慢慢形成的…… 纷繁芜杂的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不无险恶和欺诈,身处其间,你就得淡泊一点。婚姻爱情充满了幸福和甜蜜,也不无痛苦和遗憾,在这时,你也需要淡泊,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人说婚外情人是一杯美酒,太太只是一只酒杯。我承认酒有醇香的回味,但酒同时也使人醉生梦死,迷失自我。太太虽是一只酒杯,却盛满淡淡的白开水。人可以不喝酒,却不能没有水。一杯水就是淡泊,淡泊使你心胸宽广、豁达,淡泊使你猛志长存、永不沉溺。淡泊是一杯茶一杯水,清清亮亮,给人以抚慰、净化。真的,淡泊会给你一个爽爽朗朗的心情。  相似文献   
77.
【主题导引】 丁立梅,江苏东台人,曾在《读者》《意林》等杂志发表文章近千篇,出版有散文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等,文章被选入上百种文集,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考语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78.
宁静的色彩     
宁静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境界。清静寡欲,不慕荣利。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使人平和,淡化名利.不被贪念所侵蚀,不被虚荣所蒙蔽。宁静则让内心空灵澄澈,生发深邃的思考,于思考中灵魂得到升华和永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宁静会使人优雅,宁静是宁静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9.
谢大光的散文《鼎湖山听泉》(见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笔隽永雅致,立意耐人寻味。作家匠心独运,以自己的行踪为序,按照“初闻泉声,引人入胜——见泉联想,心生爱意——亭前眺望,庭中漫步——深夜听泉,感悟人生”的思路,着重从听觉角度去写美泉,空灵纵逸而又蕴藉深厚。  相似文献   
80.
从中央财经大学的校园网站到Google、Badu等搜索引擎所能延伸到的网络世界里,属于王广谦的空间很多——他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理论界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之一。作为我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他针对中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提出的诸多创见,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今,作为一所拥有光荣传统的重点大学的校长,他密切关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学校管理、学科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提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然而,与学术、管理中的活跃身影相比,生活中的王广谦依然平淡如初——翻阅了几乎所有与他相关的报道,个人专访近乎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