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教育   53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清华简《系年》是一部不见于传世文献记载的完整史书,其中出现的赵氏人物对于燕赵历史文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对《系年》中出现赵氏人物的5章文本进行解读,并对其中出现的6位赵氏人物的事迹加以介绍,一方面与传世史书相互印证,另一方面对不见于史书记载的内容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32.
周幽王废嫡立庶,酿成地方诸侯与西北戎人的联合灭周祸事,连带引发两周之际的政治地理危机,不仅由此开启诸侯竞相争霸的历程,而且随着岐丰大本营的丧失和周平王权威地位的下坠,为西周王政向春秋霸政转变打开了缺口。一方面,周末政治空间失序,以洛邑为中心重构新的封建藩屏网络,为中原郑国的崛起提供了地理优势;另一方面,拥立周平王并辅其东迁成功的二号人物郑武公,一身兼领王官伯与方伯双重身份,在秦、晋等大国受困于内忧外患的空档期,大兴“尊王”之举,复有“正东方之诸侯”的机遇,积极实行联盟策略,实已开启霸政先声。至其子庄公时,郑因桓王夺政事件而丧失一贯的王官伯地位,更全力向外服诸侯和方伯身份转型,结强援、伐弱旅、败戎夷,乃至“逐王于葛”,堪称小霸列国间。然而,郑庄霸业是以挑落王室权威、败坏旧有传统而以强力实现,难以得到诸侯公认,最终因庄公谢世后郑国内乱而无以为继。自此以后,春秋霸政进入一个力、德相配,尊王、攘夷并行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33.
关于清华简<保训>的著作年代,不少学者相信它源于西周文本.然而,通过对<保训>的语言特征、阴阳观念、中道思想的比勘分析,可以推定它并非商末周初史官实录的周文王遗言,而是成书于战国前期的托古言事之作.  相似文献   
34.
清华简<保训>篇的释读发表,引起学者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关于"中"的涵义主要有"思想观念"说、实物说、地中说、命数说以及旂旗、军队等.然而<保训>之"中"的真正内涵实为一思想观念,是自上古圣王传承下来的"道统".早期儒家继承这一思想,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赋予"中"道德意义.发展出中庸思维模式,成为其立身处世的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35.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2010年12月由中西书局相继出版,原整理者对简文作了很好的考释.其中仍有个别疑难字词存有争议。如其中的“萋”字,诸家分歧颇多。整理者的意见可从。其应是战国文字“堵”的异体。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增加,尤其是简帛文献的不断发现,为古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材料。清华简《系年》中的有关内容体现出极高的史料价值,这可以从证史、补史、释史等方面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37.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和《耆夜》两篇的注释有很多错误,关系到简文的真伪,有必要通过辨析词语、分析简文内容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8.
近年出版的清华简《说命》,本文从四方面进行考论:一、神怪故事非《尚书》所宜有;二、傅说言论庸俗而无所作为;三、王的命语冗长而不切实际;四、他籍引文多数杳无踪影。而《尚书·说命》三篇,完全没有上述这些弊病,是具有珍贵价值的古文献。清华简编者应实事求是地比较清华简和《尚书》两篇不同的《说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39.
40.
《系年》出版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年》是清华简研究整理中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一部前所未见的史书,对于补充传世文献、纠正古书记载、解决经学和古史上的一系列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此文是李学勤先生于2011年12月19日上午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上所作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