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学人风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4):F0002-F0002
刘素梅(1965-),女,河南濮阳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教授,国家一级健美操指导员,河南省健美操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42.
濮阳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代建筑、石刻、近代史迹以及丰富的故事传说等,为濮阳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濮阳市应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按照大遗址保护利用理念,打造一批重点历史文化园区;以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以古今黄河河道为纽带,打造生态观光走廊。遵循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充分展示和有效利用濮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3.
《史记》《汉书》等古籍所载西汉元光中“河决瓠子”及汉武帝亲临濮阳率众堵决口,是黄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被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学者甚至把这一事件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根据古籍记载和学者研究,加之实地勘查,其地望应在今濮阳西南的焦二寨一带,而不是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44.
李立新 《寻根》2013,(4):115-119
柳姓是中华大姓之一,根据中国科学院袁义达的研究,在按当今人口多寡的姓氏排序中,柳姓居于第130位。柳姓历史上名人辈出,除了始祖柳下惠,还有唐代杰出书法家柳公权、文学家柳宗元,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等等。千百年来,柳姓族人创造了灿烂的柳姓文化,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柳姓的起源地在哪呢?  相似文献   
45.
濮阳麦秆画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在满足广大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濮阳旅游经济的发展,政府应以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培养高端人才,逐步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服务平台,整合配套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扩大麦秆画产业园区规模,推进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麦秆画产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46.
47.
近十几年来,黄河流域干旱少雨,河道基流减小,河槽淤积萎缩,过洪能力降低,河势摆动变化加剧。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后对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利河势,严重威胁着黄河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8.
“千亩校园,万人大学,专科起步,本科发展”的发展目标和“把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宏伟发展目标和一个求真务实的建设蓝图。同时,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49.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城镇农村携手奔小康的迫切需求。建设一个系统完善、运行有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学校、家庭倾情参与和政府、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育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六位一体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50.
濮阳西水坡M45蚌塑龙虎墓自1987年被发现后,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考古学和各相关学科对它的科学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至今仍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濮阳西水坡M45蚌塑龙虎墓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并经树轮校正后,为距今6460±35年(公元前4510年)[1],属仰韶文化后冈类型(或称后冈一期文化)早期中段,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繁荣兴盛时期.但规模如此宏大的墓葬主人却是一位男性老年人.这是非常值得令人深思的重大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中国原始社会母系制如何向父亲制过渡的课题.事实上,在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也从来不可能避开中国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