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571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137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7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流行乐歌词作为一种文本,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大众精神消费载体,反映、引导着大众文化审美心理。当代流行乐歌词创作既遵循传统的民族审美心理,也追求现代性的叙述表达,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是华语流行乐成功适应大众审美流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2.
《太原大学学报》2015,(4):91-97
鲁迅《铸剑》、曹禺《原野》、冯至《伍子胥》、汪曾祺《复仇》以及余华《鲜血梅花》五篇作品通过对"子报父仇"的历史题材的新编形成了复杂的文本"对话"关系:五个文本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子报父仇"模式进行解构和重构;并在深层内涵上赋予历史故事时代性意义,即《铸剑》中所表现的五四文学对"人"主体性的张扬、《原野》之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阐释、在西方生命哲学影响下的《复仇》和《伍子胥》对中国现代人存在与虚无的思考以及《鲜血梅花》独具先锋文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3.
中国现代美学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接受西学影响的开端(上世纪初——20年代)、学科呈现(上世纪30——40年代)、美学大讨论(上世纪50——60年代)、"美学热"(上世纪80年代)以及美学重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几大阶段。中国的现代美学本质上是一个现代性事件。  相似文献   
144.
张巧 《美育学刊》2021,(2):78-83
在中西方绘画史上,肖像画发展的程度截然不同,作为西方绘画主要类型的肖像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没有独立的位置。可以说,“肖像画的诞生”是一个现代性事件,只有足够成熟的现代化社会才能为其提供存在的普遍性条件——自主性精神。通过比较中西肖像画所植根的文化系统,可以展现肖像画作为现代性的文化表征所包含的双重性,它既显示了其所植根的那种普遍性的条件——文化现代性,同时也展示了现代性的自主化精神在艺术中的内在化——审美现代性。可以说,肖像画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表征了普遍的现代性精神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同源共生。  相似文献   
145.
儿童文学产生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其在中国的引入不仅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大门,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性的基调。周作人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各种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活动中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尤以其具现代性品格的思想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周作人进行西方儿童文学翻译时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儿童文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品格,以及现代性品格的形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6.
历经“三次研究高潮”的中国边疆学产生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但共享了一个基础语境,即“以现代性为锚”,可视为对现代性的自发性、自觉性或自反性的回应。现代性概念的牵引下,一方面,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确立了议题、内容甚至目标;但另一方面,中国边疆的复杂性也被部分忽视和遮蔽。聚焦于“边疆性”概念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民族志案例对边疆治理实践的考察,不仅可以简明勾勒出现代性对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的具体锚定,即“国家性”和“一致性”;也能反过来揭示现代性所造成的遮蔽,即“地方性”和“异质性”。由此在深化对中国边疆的复杂主体与复杂体系认知的同时,促成“以边疆性为锚”对现代性内涵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7.
现代技术对个体生活的介入与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现代技术具有工具性、非中立性、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特征。引导与传递一种值得达成共识的现代技术观,推进无攻击、低风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过程,这是教育的功能与职责。现代技术观的传递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现代技术的合理普及,并规避现代技术可能导致的风险。这种作为共识的现代技术观可以且有必要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进行传递,其内涵包括:面对技术与技术产品时人的主体性;对现代技术工具性、人的主观性的认知;不逃避现代技术的勇气;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充足储备;“利他观念”与“自我克制的美德”;社会的技术伦理约束。  相似文献   
148.
民国时期佛教和基督教都面临着现代性的问题。基督教在与科学的纷争中,试图将科学视为神学的一部分。而佛教则通过将科学定位为不究竟的真理,来将科学降级化。这两种方式殊途同归,其困境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9.
后现代景观设计在形式语言上依赖语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多元性、采用象征、隐喻、拼贴与转印等构建形式,注重感性,精神上体现出强烈的个性体验追求。后现代景观设计中体现出的反现代性是对现代单一性的包容,是对个体审美的最大尊重。  相似文献   
150.
张爱玲的《传奇》世界以半殖民地和半传统的中国社会为历史背景,主要由遗老遗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构成,其中的相当多数人物已经受到新思想的熏染,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但传统世界及其伦理观在走向崩溃的同时仍然保有强大的影响,从而阻碍了新的价值观的建构,这一点投射到《传奇》世界中,使得其中各色人物对现代性的追求不得不停留在表层。虽或有大胆者试图冲破藩篱者,但在社会的重压下仍以失败告终。《传奇》中的故事显示,旧的观念和习俗仍然是支配社会的真正精神内核,近代中国的“理性化”和“现代化”之路道阻且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