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4935篇
科学研究   1572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566篇
综合类   185篇
文化理论   84篇
信息传播   27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1227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911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浅论电视新闻的画面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纲 《视听纵横》2004,(5):118-118
在电视新闻诸多元素中,画面是最基本的语言元素,也是电视的根本。作为一部或一条完整意义上的电视新闻,不能没有画面。缺乏优美动人的画面,电视新闻或电视片就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2.
高晓英  那杰 《记者摇篮》2004,(2):43-43,39
广播音响是遵循广播语言规律进行的,音响分为录音音响、现场音响、合成音响。其表现力十分丰富。它起到了表意作用,是广播节目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广播记者要增强自觉运用音响语言的意识和能力,以增强广播新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03.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警句点明要旨,使全篇生色。作为以声画结合见长的电视新闻,如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点好“同期声”和“画面”这两只眼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4.
李飒 《记者摇篮》2004,(11):7-7,25
电视要“电视化”是近两年提出来的一个新观点。所谓“电视化”.就是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让电视观众在屏幕前看到其他媒体无法表现,而且观众平时又很难看到和感受到的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冲击力的画面,听到更真切的现场音响。在这方面,音乐电视(MTV)、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电视文艺等等,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的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MTV 中的画面剪接、特技的运用,不仅衬托出音乐的情感氛围和环  相似文献   
105.
王彤 《兰台内外》2004,(6):47-47
近日,为配合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春市档案局在全局(馆)举办一次信息化知识竞赛活动。这次比赛组织合理,竞赛内容丰富,题型灵活多样。竞赛分网上笔试和现场微机录入两部分,内容涉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电子档案数据安全、电子邮箱使用时注意事项、计算硬件系统维护等有关档案信息化各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106.
107.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形式被广泛使用。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边看、边听、边记、边录,因此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能够体现广播特色,深受听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8.
新闻写作的“视觉化”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安 《军事记者》2004,(3):23-25
优秀的新闻往往有共同之妙。人们谈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常津津乐道于它们的生动和形象,说它们“栩栩如生”;说读过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说“连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这些形象的说法揭示出蕴藏在字背后的视觉之美,即新闻语言的画面感和可观性。  相似文献   
109.
在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品种中,以“亲历记”“目击记”形式出现的军事新闻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不妨把这种以作者的亲身经历、现场见闻写成的新闻作品叫作亲历性新闻。  相似文献   
110.
2004年初秋,我们策划了“战地式”跟踪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派两名记跟随一个卖猪农民.行程3000多公里,现场采写“卖猪新闻”。这在宜昌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新闻策划“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大读的空前关注和对新闻活动的热情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