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清末民初中国留日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是西方科技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中 ,中国留日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就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因而 ,分析他们的特殊贡献 ,对于搞清楚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本土的传播与发展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2.
贡桑诺尔布是近代著名蒙古族政治活动家,他率先在蒙古地区实施“革新”,并利用日本的先进科学文化及人才,创办了蒙古族第一所近代女子学校和军事学校,派出蒙古族第一代留日学生,为发展蒙古族文化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家长》2011,(5):4-4
在上海浦东机场,一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因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留日学生拿出水果刀,刺伤了母亲。  相似文献   
44.
王晓秋 《留学生》2011,(9):12-13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经追溯辛亥革命的历史,指出革命思想乃是由留日学生“提倡于先,内地学生附和于后,各省风潮从此渐作”。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说中又讲到,当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时,主要依靠的就是一万多名留日学生,他们“发起救国.提倡革命的风潮……可见一代留日学生在创立民国的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回顾历史.  相似文献   
45.
清末至1937年的约半个世纪,中国人对日语教材的编写经历了发轫与奠基、过渡与停滞、渐进与高潮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日关系及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日语教材的大量编写显示着国人直接、深入认识研究日本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这一时期中国对日研究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46.
魏善玲 《编辑之友》2012,(2):114-116
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创办的期刊大约在70-100种之间,占当时所有出国留学生创办期刊的90%以上.从内容上来看,留日学生创办的期刊涉及面很广,但涉及时事政治的占绝大多数,其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爱国性和革命性色彩.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创办的众多期刊,在思想上唤起了国内人民的觉醒,对当时国内辛亥革命的爆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二十世纪初至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人主要通过中国留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以后至中共成立,中国留日学生仍是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的主媒介.中国留日学生主要借助翻译出版,创办报刊、杂志、宣传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所了解的社会主义,并运用带有日式色彩的社会主义分析问题进行思想论战.中共成立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成为运动,传播到此结束.  相似文献   
48.
晚清的贵州人文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呈封闭、落后状态。19世纪末,严修和李端菜是贵州力倡西学的有力播种者和传播者。但因为贵州此时的新式教育依旧步履蹒跚、命运多舛致使西学的倡导曲高和寡。自林绍年任贵州巡抚后,大力倡导兴办教育,遂产生了1905年贵州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留日学生队伍。这当中就有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贵州政治和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关键“构件”之一,对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具有结构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徐颖 《兰台世界》2013,(13):142-143
<正>《河南》杂志是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以省命名的刊物,作为同盟会河南支部的机关报,《河南》以其活跃的革命言论、巨大的发行量和庞大的销售传播网络在留日学生后期创办的革命报刊中有显著特点,研究其出版发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一、《河南》创刊:河南留日先智者唤醒  相似文献   
50.
思考留学生力量对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会发现留日学生与同盟会革命党的紧密联系;取缔《规则》运动的兴起;诸多革命报刊的出版,这些运动与抗争都不同程度地为推动革命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