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664篇
科学研究   33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8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15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9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试论博客的传播及其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宜君  张欣 《新闻界》2006,(3):69-70
博客(Blog)是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据《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的内容生产中,并且通过这些内容,与别人进行共享和互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2.
搜狐的世界杯战车拥有了独家视频和独家世界杯官方音乐两大制胜法宝,当博客成为当前互联网的一项全民运动时,搜狐也在2006世界杯报道中启动博客战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3.
邓涛 《网络传播》2006,(7):54-54
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新媒体→自媒体。  相似文献   
44.
最近,“博客第一案”的开庭重新引起人们对博客在网络上言论自由的质疑。一个名校的大学生在考试之前心里烦躁,在博客上发发牢骚。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短短300多字的文字里,他指名道姓地骂自己的老师为“烂人”、“猥琐人”、“流氓”、最后再带上了一句国骂。结果被老师看到了。老师生气了,便把他发表文字的博客网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45.
赵莉 《网络传播》2006,(10):54-54
博客以其理念和技术保证了两点——完全自主,沟通互动。但是这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传播平台也突显了一系列监管难题,从博客诞生那一刻起,整个博客世界里官司不断,谩骂、攻击、恶炒、隐私、淫秽等不和谐现象如洪水泛滥。  相似文献   
46.
李磊 《网络传播》2006,(11):56-56
博客(Blog)的“一博成名”、播客(Podcast)的“播行天下”、闪客(flash)的“立体生动”、维克(Wiki)“全民共享”都在短短的一两年间遍地开花,姹紫嫣红。作为Web2.0概念下的“蛋”,炫客这个后起之秀也迎头赶上互联网发展高速行驶的列车,自今年5月在国内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以至于有人惊呼“炫客将开启读图2.0时代”。作为Web2.0概念下的“蛋”,炫客究竟为何物呢?炫客就是融博客、播客、个人相册和闪客于一体的个人网络平台,是Web2.0时代的最新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47.
中国播客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净 《新闻传播》2006,(5):28-29
2005年,广播发烧友有了podcast,于是“有声博客”——“播客”横空出世。2006年,播客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使它成为了中国传媒业和网络营销业的新热点。对于博客、传统广播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播客也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8.
吴献举 《新闻传播》2006,(12):30-31,33
博客名誉侵权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寨”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寨。该案已于2006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相似文献   
49.
《新闻前哨》2006,(4):38-38
据《羊城晚报》3月8日报道:中国互联网协会新近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说,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其中我国有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开启了互联网个人化时代的帷幕。  相似文献   
50.
吴斌 《新闻窗》2006,(2):63-64
网络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决定了它相对的自由特性。海量信息、瞬时信息、及时传播、互动参与是它的显著特征之一。BBS、博客的普及更是让普通人也能发布和转载新闻,网络传播已呈现分众传播的态势,当今世界是一个在传播中发展,在传播中改变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