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73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杨德志 《考试》2014,(4):24-27
<正>以不同的历史范式为中心线索,把孤立、分散的考点知识构建成为纵横相连的内在逻辑紧密的网络知识体系,是加深对考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重要环节,是备考复习的深化,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概念就是建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范式,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它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的联系抽象概括,有时空性、概括性、形象性、理论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下面不妨就以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历史主体认识的层次性(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及历史意义的评价)和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为视角进行构建知识体系例举:  相似文献   
82.
罗德·瑟林为美国著名剧作家,其创作的《防空洞》剧本通过对导弹降临前人们各种反应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自私的劣根。剧中,主次矛盾错综复杂、不不盘升,但罗德·瑟林却巧妙地将多重线索糅合到了一起,使剧本浑然天成、耐人寻味。该文拟通过对剧本的三大明暗线索进行剖析,以方便读者更清晰明了地把握剧本脉络,体会剧本主题。  相似文献   
83.
登高是古典诗歌的经典主题。在语文教学中,登高可以作为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着眼点。具体来看,登高主题古典诗歌群文阅读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首先,登高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理层面的位移,也是精神层面的上升;其次,登高具有张力属性,诗人在客观不遇的现实与渴求出仕的愿望之间形成了矛盾;最后,在时间线索上,不同时期的登高往往展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与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84.
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寻找和解释的过程,文学作品的深刻主题和思想内涵是无法脱离艺术表现方式而独立存在的。阿斯塔菲耶夫的《禁忌》一文中,大量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的文学质感扑面而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该文的艺术表现方式———对照呼应、明暗线、以小见大入手,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发掘其更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5.
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寻找和解释的过程,文学作品的深刻主题和思想内涵是无法脱离艺术表现方式而独立存在的。阿斯塔菲耶夫的《禁忌》一文中,大量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的文学质感扑面而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该文的艺术表现方式——对照呼应、明暗线、以小见大入手,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发掘其更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6.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习惯选择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这样既让读者觉得亲切、真实,好像所写事情都是作者亲眼目睹的一样,拉近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又让"我"作为情节发展的见证人,将整篇小说串联起来。先生小说中的"我"既是作品塑造的不可或缺的人物,显然又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我"作为文学形象,既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更折射了作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一、鲁迅小说中一系列"我"的形象1.线索人物和陪衬人物  相似文献   
87.
本文提出了欣赏散文的方法 ,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散文的美。  相似文献   
88.
李兴华 《学语文》2005,(6):13-13
依照教材提示和《教参》说明。鲁迅的小说《药》是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叉发展。构成一组矛盾,形成基本情节。长期以来。大家也都是这样来讲。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作品。就会发现这一定论有诸多纰漏。所谓“明”和“暗”或者说“实”和“虚”两条线,都很难说得通。“明线”写到华小栓的死变成了“暗线”(侧面虚写):“暗线”夏琦的血被吃又变成了“明线”(正面写实)。除此之外。作品的中心内容之一的“茶客谈药”,似乎仅仅是作为交待情节发展、同接描写暗线的“道具”:至于坟场的气氛渲染更使人坠入扑朔迷离的云雾中。其实。教材提示中的所谓“明线”和“暗线”在概念上是含混不清的.用以标示、  相似文献   
89.
在英语阅读中 ,借助信号词的提示进行预测 ,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手段之一。论述了英语信号词的类别 ,以及信号词在阅读中的信号作用 ,阐明了信号词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0.
新中国成立后,已出版了多种多样的中学化学教科书。本文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为线索,结合全国其他教科书,简述新中国化学教科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