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48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教育   16516篇
科学研究   3074篇
各国文化   155篇
体育   1675篇
综合类   1187篇
文化理论   1501篇
信息传播   35847篇
  2024年   502篇
  2023年   1845篇
  2022年   1108篇
  2021年   1481篇
  2020年   1432篇
  2019年   1346篇
  2018年   811篇
  2017年   1341篇
  2016年   1721篇
  2015年   2723篇
  2014年   4808篇
  2013年   3881篇
  2012年   5250篇
  2011年   5157篇
  2010年   4153篇
  2009年   3917篇
  2008年   4491篇
  2007年   3288篇
  2006年   2546篇
  2005年   2032篇
  2004年   1468篇
  2003年   1309篇
  2002年   1068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信息狂欢时代的落寞 --农村信息传播缺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在惊呼信息爆炸的今天,会突然发现虽然中国的媒体相当发达,媒介市场也在日益扩大,但是对农信息传播却相当少,甚至市场份额还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这让我们看到一种怪异的景观:一边是城市受众对信息时代来临的狂欢,一边却是农村受众承受着信息稀缺、信息失衡的落寞。  相似文献   
992.
汤普逊曾区分过三种传播的互动类型:一种是面对面式互动(face-to-face interaction),在这种互动形式之中,符号具有多样性的符号提示和对话性,指向特定的他,传播双方处于一个场景中,共享同一个时空参照系统;第二种是中介式互动(mediated interaction),这种互动形式以纸张、电子链接、电子脉冲等传播技术为中介互动,符号同样具有对话性并指向特定的他,  相似文献   
993.
范喆 《新闻知识》2005,(8):56-58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会给社会带来一个新的变革,也会开创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新的方式。加拿大名的学麦克卢汉曾这样论述过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其中报纸是人眼睛的延伸,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而电视则是全身感觉器官的延伸。正因为电视能给人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所以它才备受现代人的青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94.
手机传播的后现代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的理性内核,是现代性:信息化的理性内核,是后现代性。一、手机的勃兴及其传播学意义 自上世纪中叶芬兰人发明手机后,这种个人化通讯工具便以其点对点的即时传播、方便易携的外型特征等优势征服了全球,目前全世界有12亿多的手机用户:而且用户数还以每日百万的速度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95.
从伦敦大爆炸看"博客时代"对传统传播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媚 《新闻知识》2005,(9):39-40
对于今年7月初伦敦地铁大爆炸的新闻大战而言,一支新力量成为世人瞩目的亮点——那就是由基于web2.0技术、即时通讯、博客、rss等、以博客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网络媒体对传统传播模式的挑战。这是新旧媒体准备充分的一次交锋,一次它们基于web2.0技术上来生存形态的预演,预示着一场传播革命的到来。甚至有人认为,许多已存在多年的传播学理论正在因此而打破。  相似文献   
996.
刘新传 《新闻知识》2005,(10):64-67
在高校里,广播始终是党的理论宣传工具,传播科学化知识的有力阵地,在宣传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广播的优势在于它的声音与便捷、传播对象广泛、传播感染力强和传播功能多样。高校广播的记们充分利用“采访机”,突出新闻的现场感,其真实性、权威性大大增强;记还通过口述新闻,结合同期声,极大地发挥了广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97.
电视传播中的低俗化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从学理层面上说,对低俗问题的批评在电视批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批评将作为对电视传播的监督和校正长期存在下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正像经典作家指出的那样,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批评低俗化,不能简单停留在道德批评和行政批评的一般意义上,而应当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追问低俗化现象背后具有终极意义的经济原因。因为,对于低俗化的批评,不管是侧重于伦理的追问还是学理的批评,只要看到了电视传播的现象背后的市场这支“无形的手”的作用,只要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道德愤怒和“纯粹理性批判”,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种批评触及到了要害和实质。一句话,对低俗化的批评,  相似文献   
998.
“电视节目中短信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息是指以字符合系统作为主要信息负载,以无线电波作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的一种现代传播方式。它是移动通信服务商为手机用户提供的一种将全球通数字手机与中寻呼机的功能合二为一的增值服务。由于每次传输信息的长度受到限制,中为70个汉字,英为160个字符,因此被称之为“短信息”。  相似文献   
999.
经济全球化、跨文化传播和本土传播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意指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全球正实现着整体性的经济变动与发展。换言之,随着全世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从全球经济大局出发,规划和实施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000.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