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7篇
科学研究   5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1989年4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起着重大作用,最高人民法院的《贯彻意见》、《若干问题解释》对此又作了完善,笔者认为,应依法保护诉权,健全行政诉讼参加人制度;借鉴外国经验,丰富我国法院行政判决形式;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完善举证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2.
王顺芬  刘永生 《承德师专学报》2004,24(1):99-100,124
权力与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权利则指个体的权力和利益.行使权力是行政行为,权力侵犯权利,需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来救济;享有权利是主体资格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体现,权利受到侵犯,既可能引起行政诉讼,也可能发生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对高等学校的权力应规范和制约,而权利应受到保护和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3.
我国法律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举证责任规定过于简单、片面,并且存在问题,在实践中不易操作,因而有必要进行完善。从行政不作为和举证责任的有关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告对行政不作为负举证责任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应该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因而在以后的立法修改中应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54.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直是困绕审判实践和理论界的疑难问题之一,而给可诉具体行政行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成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重中之重的问题。只有以概括可诉具体行政行为特征和重点,排除不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辅助的办法,才能反映可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从而体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5.
国家公权不得处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两点作为我国行政诉讼法不确立调解程序的理由并不充分。域外行政纠纷诉讼和解和诉讼外调解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程序的确立提供了样本。原告被告的利益契合,单一司法判决程序的局限,避免因非正常撤诉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表明行政诉讼调解具有正当性基础,我国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程序。  相似文献   
56.
行政审判方式改革是我国行政诉讼活动的一场重大变革,涉及行政诉讼模式的转变和整个诉讼运行机制的改革。虽然调解制度在行政诉讼法的司法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但是行政诉讼法在实体法上却否定调解原则的适用。正确认识和适用行政诉讼中的调解,有利于协调立法与司法实践的矛盾,有利于法院有效地解决行政争议,也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团结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57.
应WTO反倾销协议的原则和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的规定,尝试建立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基于反倾销调查程序涉及复杂的经济数据(事实)问题,我国相关的司法审查制度中欠缺对倾销和损害构成的认定与评判司法审查技术层面上的具体规定。我国应借鉴欧共体、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反倾销审查的司法经验,规范和完善我国反倾销审查程序,以使我国反倾销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实体规定符合WTO反倾销审查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58.
当庭认证说与庭后认证说各有偏颇,应将庭审采证与合议认证相结合。庭审采证要运用合法性、相关性、意见规则。合议认证的标准要确实、充分,要运用经验法和逻辑法,合议按多数意见作决定。认证规则要遵循认证程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9.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费用承担制度在功能预设和制度实践上都有违行政诉讼的性质和宗旨,无益于法治政府的建设和人文关怀的法治理念彰显,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借鉴城外相关经验建立行政诉讼收费国家承担制度、健全原告诉讼成本按责任承担制度并扩大行政追偿范围将有利于正确发挥行政诉讼费用承担制度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0.
法律界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及其可诉性问题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定论,造成了一定的司法混乱应尽快予以统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其性质是属于鉴定结论种类的一种证据,且已被《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现行有效法律法规明确排除在行政诉论受案范围之外,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