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0篇
科学研究   421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施引行为的马太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后所发表论文被引量的比较以及其突出贡献论文获奖前后被引量的比较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后所发表的论文受关注程度高于获奖前所发表的论文,突出贡献论文获奖后的引用次数明显高于获奖前。提示其他作者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的引用行为可能存在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02.
《科学大众》2011,(12):1-7
2011年诺贝尔奖项陆续揭晓,小璐和小诺又兴奋起来。没办法,谁让他们俩都是爱科学的好少年呢!再说,咱《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杂志就是希望培养出更多爱科学的同学,并希翼从中也能走出几名诺受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03.
《科学大众》2011,(12):8-9
诺贝尔一生最大的发明是炸药。有人说,如果没有诺贝尔的发明,世界上也许套少些战争.少些人流血牺牲。 除了炸药的发明外,诺贝尔还特“诺见尔奖”留给了后世。每年12月10日,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届时,瑞典国王会颁发奖牌和奖金给获奖者。全世界的人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至高无上的荣誉,  相似文献   
104.
5月23日,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讲师、资深儿童心理辅导专家维吉尼亚·希勒(Virginia M.Shiller)来到复旦大学2014上海论坛特别活动,带来了其著作《奖励出好孩子——适合正面家教的即用图表与活动》一书(Rewards for Kids:Ready—to—Use Charts&Activities for Positive Parenting)。该书荣获美国独立出版商年度图书奖,并获美国心理学会强烈推荐,维吉尼亚就如何开展积极正面的家庭教育,与现场观众共话儿童成长。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丈夫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这位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上海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05.
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人,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相似文献   
106.
正每年一次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是科学界的盛事,但是这个盛事离我们好像挺遥远,那些听不懂的名词,高精尖的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似乎毫无关系。但是真的没有关系吗?诺贝尔奖代表了该年度在不同领域中重大的贡献,虽然看起来很高端  相似文献   
107.
曹宁文 《教育导刊》2014,(10):84-84
每到诺贝尔奖颁奖时,总会有人重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许,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杰出人才的特质。新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普拉斯教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化学反应做计算机模拟,逐渐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莱维特教授“现在还是自己编程”“总是去做新的东西”:而瓦谢勒教授对工作的看法是“就像你看到一块表。你会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对于事物本质的孜孜以求,突破传统、对新技术的精深掌握和创新应用,是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共同特点.概括成关键词就是创新和引领——创新性地拓展研究思路与方法.弓顺和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优秀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培养杰出人才.也要落实到这两个关键词——从教学上来说,要侧重弓顺;从学习上来说,要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8.
小事如灯     
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沉思片刻回答:"幼儿园。"他解释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人的一生都是由平凡的小事点缀着,而幼儿园里的这些小事,其实就是一盏盏"成长的明灯",帮助他学会珍视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  相似文献   
109.
在踏上德国国土之前,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心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0.
正《科学最前沿》(共7册)精选自畅销全球近170年《科学美国人》百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杨振宁向青年读者特别推荐高考新情景信息题话题:新能源,基因工程,荧光蛋白,类地行星……尽在——《科学最前沿》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