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苏轼《念奴娇&;#183;赤壁怀古》下片前3句,诸本皆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6期载文对此提出异议。一曰,句法不合词谱,过片3句字数应为“六、五、四”;二曰,“了”字“错写”“误植”,过片第3句应作“正雄姿英发”。此说大谬,须予辩正。  相似文献   
22.
“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对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阅读方式来看,“举三反一”侧重略读,“举一反三”侧重精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延伸的关系,做到暗中摸索与明里探讨相结合、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即“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并举。  相似文献   
23.
张兰舸 《钓鱼》2006,(8):11-11
辩正法是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它把自然界看作是具有联系的整体,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同时它还把自然界看作是不断运动、变化和更新的过程。可见,辩正法是研究事物之间彼此关系的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无疑也是垂钓活动的指南。必然性和偶然性2002年盛夏的一个凌晨,笔者独自一人去离家不远的灌溉渠垂钓。到达钓点后,我选择了一处水面宽不足10米且岸边有杂草的地方投竿。饵料刚一落底,浮标就被拖走,钓上了一尾约400克的三道鳞;之后第二竿、第三竿钓获的全都是不足500克的三道鳞,到…  相似文献   
24.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能和商品化划等号,它并不排斥教育的公益性,它是产业性和公益性的统一,因此,它仍具有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教育的发展总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办学的具体目标和宗旨是为我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实现产业化是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教育产业化与教育最终目标是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25.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研究和掌握教学过程的内在机制,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的能动关系.而目前在师范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思想、课程设置,传统思想的影响等原因,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致使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上岗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很好地处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6.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没有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没有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27.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作了阐述,重点是评论《文言语法例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文章认为《例释》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第一次进行了系统而又认真的辩正,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如何确定词类活用“临时性”的方法及其标准。《例释》对词类活用问题的认识,能启发人们深层次地思考文言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8.
孙振田  刘萍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43-146
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的序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辩正,指出: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之“小说”专指《虞初周说》一种;以《虞初周说》为立论的基础不能成立;《汉志》小说家注云“依托也”的作品,其产生的时期在《汉志》那里并不清楚;不能靠《虞初周说》一家作品的篇数之多来推断小说的创作“特盛于虞初”,还应充分考虑从事小说创作的作者是否较多。  相似文献   
29.
“他们”知道我们的一切,我们却常常不知道他们了解我们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了解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和谁共享他们所知晓的。这对我们的身份认同、生活机会、人权和隐私有何影响?对于政治权力、社会控制、自由与民主又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30.
方音辨正教学中生理矫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方音辨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找出造成学员语音错误或语音缺陷的生理症结所在,予以正确引导,对症下药,使其能自我辨音,自我正音,让方音辨正教学具有极强可操作性,让学员能够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