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6篇
科学研究   64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长期以来,生活在云南红河州与越南老街省、莱州省等中越边境地区的哈尼族跨境流动频繁。中越哈尼族之间不仅有良性的跨境流动,同时还存在诸如跨境犯罪以及跨境比较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等问题。只有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才有助于维护边疆社会的稳定,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32.
在中国语境中,边疆与民族是可以互为隐喻的。空间(领土)与民族(人民)是理解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国内所有民族在国家认同基础上,通过更加自由平等的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而使中国文化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以及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时因自身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使中国文化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以国内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以国家整体文化的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提供机会,即为所有民族提供人类文明进步的创造空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3.
从中西涉及边疆的研究成果来看,西方边疆研究偏向理论及观点的论证,如相互边疆理论、冲击—反应模式、心脏地带理论、高边疆理论;中国边疆研究则偏向学科的建构,如边疆学、边政学、边防学、边安学,这种差异性对解决中西边疆问题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边疆具体问题入手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在解决边疆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边疆问题的共识和解决方案并提升为中国边疆理论则是当前中国边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4.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在莱茵河西岸正式建立的贝尔吉卡行省,是罗马帝国莱茵河边疆最为重要的行省。在罗马对贝尔吉卡行省的治理中,形成了族群划分与管理的多元性、军事部署兼具防御性与进攻性以及边疆建构的均衡性与稳定性的显著特征。这些治理特征构成了罗马帝国莱茵河边疆建构的战略均衡性基础,进而奠定了莱茵河在此后西欧各个历史阶段作为重要界河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
历经“三次研究高潮”的中国边疆学产生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但共享了一个基础语境,即“以现代性为锚”,可视为对现代性的自发性、自觉性或自反性的回应。现代性概念的牵引下,一方面,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确立了议题、内容甚至目标;但另一方面,中国边疆的复杂性也被部分忽视和遮蔽。聚焦于“边疆性”概念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民族志案例对边疆治理实践的考察,不仅可以简明勾勒出现代性对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的具体锚定,即“国家性”和“一致性”;也能反过来揭示现代性所造成的遮蔽,即“地方性”和“异质性”。由此在深化对中国边疆的复杂主体与复杂体系认知的同时,促成“以边疆性为锚”对现代性内涵的反思。  相似文献   
36.
正匈奴是秦汉时期称雄中国北部边疆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从战国以来便是漠北的大族,拥兵30万,威胁秦汉帝国的北边,著名的万里长城就是为防御匈奴的侵扰而修筑的。直到汉武帝时,汉朝大将卫青、霍去病深入大漠追击匈奴,才大大削弱了匈奴势力。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降汉朝,20多万匈奴  相似文献   
37.
<正>勐海县属边疆少数民族县,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57万公顷,年产粮食1.3亿千克,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农作物产出量的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作物布局、种植制度、施肥结构、耕作制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土壤养分和耕地质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土壤底子不清,长期以来农户存在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等  相似文献   
3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一大批知识青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纷纷离开城市,或到农村定居和劳动,或到祖国边疆支援建设。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对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近日,一组有关当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老照片,将我们的视线再次拉回到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9.
怀揣着为边疆贫困地区的教育作贡献的梦想,在同学与老师质疑不解的目光中,上海女青年刘婉踏上了云南这片红土地。志愿者这个称谓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模糊的概念,但是,在刘婉的心里,这是高尚的事业,她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去谱写一段特别的人生,去寻求一些别样的体验,不须豪言壮语,也不须志在千里,怀揣一颗纯真与善良的心就踏上这遥远的征途。  相似文献   
40.
肩水金关汉简中"家属符"简所蕴含的信息显示出,汉代的"家属"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边疆屯戍吏卒"家属"的构成比较复杂,除其父母、配偶、子女外,还有兄、嫂、弟、弟妇、姊妹、儿媳、侄子、侄媳、侄孙、侄孙女、孙子、孙女、女婿及其外孙子女等。数量不菲的吏卒"家属"在边塞地区有自己独立的居所,他们是边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辅助力量。汉简所记吏卒"家属"的"居署"行为,可能是吏卒"家属"成员在接受政府廪食期间,根据屯戍需求,按照戍防机构的统一安排部署,部分"家属"人员从"私舍"到鄣坞亭燧等署所参加相应的塞防杂务劳作的一种反映。以"居署"命名造册,显现出汉政府对进入边疆地区各类人口群体的精细化管控。就吏卒"家属"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究,可以丰富对汉代边疆社会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