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宋代史学家郑樵就“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有一系列精辟论述,对科技期刊的编辑实践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运用历史文献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分类研究可知,《通志·艺文略》的分类未至全备,部分类别分到第三级而个别类别则不然,部分类别的一级类目与二级类目名称相同。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重点强调了分类应当注意之事项,却多次重蹈自定义例之失。  相似文献   
13.
简评刘氏父子、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刘向父子、郑樵、章学诚三家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和简要的评论,并简略地阐述了他们对当代目录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舜徽先生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浅析其于郑樵会通思想之推崇,借见此于先生治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中国目录学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目录学是在南宋郑樵的《通志·校雠略》之后才形成的观点,且进一步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郑樵论文献学既首重"类例",对文献学的贡献也当首推"类例"."类例"理论的提出和成熟标志着我国古典文献学理论上的自觉,从叙录解题到以类明书是文献学发展的历史必然.郑樵的"类例"主张不仅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从"类例"的学术旨归、功能、原则以及在文献学中的地位等层面,论析郑樵"类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新民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42-145
郑樵目录学思想由求书、校书及分编三个前后相衔接的阶段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性体系;这三个阶段又分别与辑佚学、校勘学和目录学紧密相关,其求书理论成为辑佚学的理论依据,校书思想进一步规范传统校雠学的范畴,分类编目则是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充分体现郑氏目录学思想的广义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南宋莆田人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创立的12大类分法,在“记百代之有无”和“广古今而无遗”的同时,也体现了他“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的目录学思想,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然目前学者对《通志·艺文略》中一、二、三级类目的统计数目却是众说纷纭。经分析考证,《通志·艺文略》合理的实际类目数应为:12大类、65小类、431种。  相似文献   
19.
目录记卷帙数在编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郑樵肯定并继承这一著录事项。为了便于稽核,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以下简称《艺文略》)每一类编成后均计部数和卷数。然通过对《艺文略》中所记卷帙数做进一步核实,发现其中有很多和内容不符的地方。经过对其一一核实,最终得出《艺文略》的卷帙数应为11278部,128148卷,并非目前众家所说的"10912部,110972卷"。  相似文献   
20.
郑樵和诺德的图书馆学理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