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汉朝的农具     
牛慧娜 《历史学习》2007,(10):10-12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代农业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在国家重农抑商的扶植之下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汉代劳动者在前代劳动者发明的农具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了农具促使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2.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在《诗经》中都有所反映。重农、反剥削、反压迫,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顽固的平均意识和中庸思想,贯穿全部古代社会生活,尤其是经过历代儒家代表人物的推演,使它的内涵十分广阔,使人们固于逆来顺受,不求进取。此外中国正道直行思想在传统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3.
清朝著名学者俞正燮有着强烈的经世意识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他从国计民生高度,运用文献考据方法,针对中国古代财经政策、制度和措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如反对重农抑商、支持赋税改革、重视水利建设,以及关注衣食文化等,他的财经思想至今还有着较大的历史影响和借鉴意义。俞正燮应是嘉道之际学术由考据走向经世的先驱者和代表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4.
新课程高考不仅考的是具体的知识点,更多的是考察能力,比如提取信息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具体的知识点是基础,能力是升华。没有具体知识点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能力的升华,而没有升华,具体知识点则杂乱无章,不成体系。那么,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历史,取得理想的成绩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方面,基本上就可以保证高三历史的复习是有效而且是高效的。1点要清所谓点,就是具体的历史史实,它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构成了具体  相似文献   
65.
王夫之的经济思想更加重视农业、农民和土地私有等方面,并体现在相关论述中。王夫之经济思想的形成是当时社会背景和个人情况共同影响的结果,认识王夫之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思想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清代康熙年间,统治者为保障农业,稳定社会需求,采取鼓励百姓参与农耕,抑制商业行为。官府严格限定从商人员资格,增大赋税力度,打压商人经商利润,扶持农耕。这种"重农抑商"措施虽能加强封建集权统治,却对清朝国家实力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7.
"重农抑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本世纪经济学界、历史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重农抑商"探讨最多的是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演变和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本文通过纪录片《中国商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商"一字的探讨.  相似文献   
68.
重农抑商与中国商人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商人自产生之日起 ,就始终处于受贬抑的地位 ,为追求秩序稳定的封建王朝 ,“重农抑商”一直作为基本政策沿袭下来 ,造成了中国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 ,恶劣的成长环境是“奸商”大量产生的土壤 ,商人最终追求“官商”结合 ,严重地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管子·轻重》重农抑商思想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子·轻重》从商贾控制市场盘剥农民与君主争利及其带来的政治后果出发 ,全面论述了商贾与君主的矛盾 ,从而提出了系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比如 ,不征徭役保证农时 ,保证农业成本 ,排斥商贾对粮食市场操纵 ,控制农民的生产过程以打击商贾的高利贷盘剥 ,使用政治强权直接剥夺商贾的财富等。  相似文献   
70.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儒家“行夏时”、“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的重农思想,对白族农耕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反对“竭泽而渔”的主张对白族农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族特有的农耕方式、儒家思想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白族农耕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透过白族农耕文化与儒家重农思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重农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