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2475篇
科学研究   280篇
各国文化   233篇
体育   578篇
综合类   283篇
文化理论   180篇
信息传播   163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2020年4月10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刊物2019年度社会效益评估会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召开。会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李新兵主持,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副处长李莉、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机关党委四级调研员殷蕾莅临指导,《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2.
奥运档案作为奥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世人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外奥运档案管理具备以下特点:推进奥运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化;运用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奥运档案;通过跨机构合作管理奥运档案;注重对奥运档案价值的深度开发;奥运档案面向社会公众高度开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对国内奥运档案管理的启示:加强奥运档案信息化管理、推动多方协同合作、强化奥运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23.
随着人类收藏意识的成熟和对教育普及的重视,人们不仅收藏以记忆与知识为核心价值的物,而且超越物的束缚,将没有物质形体的纯现象也作为博物馆展览的对象和材料,由此诞生了科学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不再以特定的“物”,而是以某种“现象”作为展品主体。这些现象必须通过专门创意和设计的展品才能再现,从而使现象得以被观察、感知和理解。为阐释和传播而制作展品对策展和设计的理念和技术提出挑战:它必须要解决现象的可视化,现象过程的动态表达,以及现象中呈现的因果关系。这些并不局限于科学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当代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都力图将物的内部意义及外部环境以可视化的方式揭示,这就迫使它们将展厅由物的世界转化为物与现象共舞的舞台,上述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它们。  相似文献   
124.
《湖北档案》2007,(3):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931年,共129件。保存于河北省容城县档案馆。该档案文献系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获罪被杀前夜在囚笼写给妻、子的两封遗书真迹,真实地反映了杨继盛做人、治家、处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5.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活态文化的偏见,也促使我们更全面地审视中国传统风俗画的内容。中国传统风俗画中记录的古代大量社会风俗、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成为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补充,传统风俗画也由此获得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6.
地处瑞士北部的沙夫豪森(scharrhausen)小镇,名字用中文翻译过来便是“船之家”。恰如这个名字所言,这座被莱茵河水滋养着的城市不仅包容着由水上传播而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更是四方水上商业贸易的交汇之所。  相似文献   
127.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民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学说既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也是他一生致力的事业,更是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新课程改革是发端于本世纪初的一场教育改革,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建立一种开放的、  相似文献   
128.
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引入为传统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借助数字化技术组织、关联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传承、创新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元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元曲四大家现存杂剧为例,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对元曲知识进行抽取、融合、存储,最终构建知识图谱以实现对元曲知识的多维度展示与应用。基于本体模型构建的元曲知识图谱,能够实现对元曲资源的关联组织和可视化呈现,拓展了人文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9.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进行档案管理,是档案馆优化工作和管理流程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目标。论文从知识识别、知识组织、知识融合、价值创造四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进行分析,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构建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知识管理框架,并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优化路径,不仅有利于档案管理的质量提升,更有利于发挥知识管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利用和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0.
数字技术发展改变了遗产的生成形态与保护途径,催生了“数字遗产”。然而,数字载体更替、数字技术迭代等加速数字信息的消亡,使其面临长期保存危机。文章梳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存数字遗产宪章》颁布以来,近20年数字遗产保护政策演变,探讨其核心要义,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数字环境中的信息长期保存及文化遗产元素的挖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