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王雪妍 《记者摇篮》2007,(3):9-9,55
《找门道》是辽宁卫视《黑土地》改版后开设的一档子节目,节目宗旨是推介涉农技术、致富方法。在制作风格上,大胆地把涉农技术、致富方法带来的显著成果作为节目的切入点,让观众眼前一新,继而仔细认真收看,认真学习。把以往广大农户觉得枯燥的专业语言讲解和复杂的技术展示,转化成简明扼要的找门道儿、挖窍门儿,通俗易懂,易学易会,极大激发农户选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62.
古人曾评价王维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此移作王书怀的诗评,也可谓恰如其分。为什么说王书怀是“实录画家”呢?这是因为黑土地上的情与事,给了他创作的不竭源泉;黑土地上的水与土,给了他创作的艺术灵感;黑土地上的风与沙,给了他创作的文学激情。  相似文献   
63.
在会长史鋆泰的带领下,绥化一中北京校友会用行动写就了一曲抗击疫情、援助家乡、爱心捐助活动的诗篇……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却肆虐神州大地,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对人们的正常社会生活秩序造成巨大冲击。除湖北以外,黑龙江省绥化市也是疫情严重的地区,并自2月1日起,实行道路交通管制。随着疫情的加剧,各级医院防护物资短缺的问题也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64.
当下的文坛,最不景气的当属诗歌吧,在人们对诗歌越来越冷淡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乡土诗人王书怀诞辰80周年的日子,重温这位耕耘在黑土地上的诗人的作品,或许我们能收获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5.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耕地长期高强度利用及用养失衡导致土壤发生退化,东北黑土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此背景下,1978年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在东北黑土区中部的黑龙江省海伦市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自建站以来,围绕黑土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了一系列的长期定位试验,经过长期对农田生态要素的监测和研究,划分了黑土肥力变化演化的3个时期,提出了区域尺度上的土壤有机质阈值,阐述了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演变规律,证实了通过农田作物的合理配置能够利用生态平衡调控有害生物对作物的危害。通过系谱法选育高产优质"东生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0个,并且进行了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研发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创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在黑龙江省的十几个产粮大县示范推广。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大面积推广示范,长期试验示范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6.
郭皓 《记者摇篮》2007,(3):10-10
俺们是“大明白”郭皓、“小广播”张佐,都别拦着,让俺们说几句:这次俺们种的那块地,新年又换“新品种”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创造了治碱、治沙、治涝的成功经验,为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出重要贡献。这场多学科、跨领域的大规模科技攻关战役中树立的"黄淮海精神"是中国科学院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黄淮海平原粮食大幅增产的重要力量源泉。新时代面对国家粮食战略更高要求,面对国家提出的"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重大任务,我们要进一步传承与发扬"黄淮海精神",从实际中寻找问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解决问题,在黑土地上打一场新时代的农业科技战役,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高质量完成国家任务,构建支撑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8.
我国东北黑土地经过60年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导致其有机质减少、碳氮严重失衡、微生物群落失稳等一系列退化过程,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核心问题。生物是一切有机质的源泉,生物驱动的有机质动态平衡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及土壤质量的基础。然而,东北水热资源限制致使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困难,制约了黑土质量提升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设立了“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攻关任务;该攻关任务围绕绿肥等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平衡机理、秸秆低温腐解的生物学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发黑土质量提升相关的变革性、颠覆性生物技术,突破黑土有机质转化技术瓶颈,促使黑土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趋于良性平衡,为黑土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
《教育探索》2005,(2):F004-F004
祝所芹同志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教了20年的初高中数学,担任了20年的班主任工作。1997年她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任双鸭山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2003年任校长。  相似文献   
70.
赵彤 《神州学人》2007,(5):24-25
我在北京念初中时,没想到会下乡插队;在黑土地干农活时,没想到能上大学;上大学时,没想到能念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没想到能出国留学;留日归国,没想到能进博士后流动站。我的经历告诉我,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机会到来之前要主动创造条件;机会到来之时要紧紧抓住它,不管周围环境如何,不管别人怎么评说,首先要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了,将来就不会后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