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859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46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唐代近体诗的格律就是平仄交替,它是我国特有的诗律。它与我国古代汉语相适应,又符合美学和生理学的要求。它是我国古代诗人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成果。千余年来,平仄律已经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论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首先论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四个方面,然后分别论述各个方面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并用《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一些例子来论证其影响。  相似文献   
23.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告语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广告的形式、语言、内容都应当引人注目,通俗易懂,并且要使人印象深刻。从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运用方面读者可以看到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对它的研究,早在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就已开始了,而且主要涉及到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及扩缩存废问题。本着重从兼语句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与其他句式结构的比较中区别出这一句式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25.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诗人,他们努力超越当时诗坛抒情样式的单调和浮泛,自觉探索新的抒情表达方式,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化抒情,智性化抒情,戏剧化抒情,为丰富新诗的表达策略,提高新诗的智性品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6.
中外文学史上关于主仆之恋这一爱情模式大都以悲剧结局,这种悲剧属于社会悲剧。文章通过对《家》中觉慧与鸣凤、《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这两对艺术形象的比较,分析产生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及各自不同的爱情表现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东方的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使人性扭曲,人的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27.
一个民族的存在,必须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俗的传承正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图案的特征,正是中国古代民俗思想文化生活的集中表现,今天我们对此进行探究,是为了弘扬这一民族文化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8.
王晓瑢 《海外英语》2011,(11):155-156,159
该文主要分析了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组织结构的差异,着重说明汉语对英语写作产生的负迁移影响,同时提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可采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BackgroundCollaborative small-group discussi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reading comprehens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argumentation.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gone beyond cognitive processe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dialogue and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s’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urn-by-turn dialogic exchanges.AimsThis study closely examined dialogues between speakers and addressees regarding their levels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i.e.,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and social processes reflecting social cohesion (i.e.,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The aims were to understand, firs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and their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and seco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and peers’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SampleThis study included 4070 speaking turns generated by 120 fifth-graders in 60 small-group discussions.Methods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small-group discussions, called Collaborative Social Reasoning. Dialogue between pairs of group members formed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which 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s (ERGMs) were specified.ResultsFindings showed that speakers'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 However, receiving social dialogue patterns from peers did not always predict students’ advanced types of cognitive dialogue patterns.Conclusions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ognitive and social aspects of small-group discussions are intricately linked, and that encouraging social cohesion does not guarantee that students will engage in collaborative and critical discussions.  相似文献   
30.
二外日语教学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笔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二外日语教学在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方面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体现为合理的进度安排及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此外本提倡在语言教学中适当进行化背景的介绍,并针对英语专业的特点,提出通过中英日三种语言的对比来加深学生对日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