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5篇
教育   679篇
科学研究   144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53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太公封齐是周人在原商王朝疆域边缘设置的战略重镇,后因三监之乱,周公扩大了齐的征伐范围。《史记·齐太公世家》言齐国“东至海,西至河,南到穆陵,北至无棣”的范围原指授权太公征伐的范围,而非齐国实际控制的疆域。后来齐人因彰鼎武功,将征伐四至的地点设置在本国之内,才形成现山东地区的无棣、穆陵等地名。  相似文献   
152.
明代中叶,在王阳明学说的带动下,各地兴建了大量的书院,使学术广为流播,成为地方显学。安福县作为江右王门学派的重要阵地之一,此一时期讲学活动十分活跃。位于安福县西乡的识仁书院,由刘元卿倡建。该书院最大的特点是与乡族社会有紧密联系。它的兴建端赖于当地各大宗族的积极参与。书院并不以学术见长,其宗旨主要是围绕着“化民导俗”、整合乡族秩序而展开。此外,识仁书院虽名为书院,但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其“学”,各大族捐的田产能以书院的名义而免役,是其得以维继的根本;书院的祭祀系统则不仅加强了各族的认同感。并且进一步整合了乡族的力量。清代以后,识仁书院多次重建,然而书院也基本上由原来的学术教育组织,而完全演变为乡族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53.
经济结构的转型是近代江南农村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化和现代机器的侵入与一家一户的农桑结合型经营相交织构成了转型时期江南农村经济结构的特有形态;近代江南农家以稻作为主、以蚕桑为辅的生产格局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多种经营和“非农化”是农家经济结构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54.
息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方国早在商代便已存在于豫南地区,主要活动于淮河上游南岸的今信阳市罗山、光山境内。至西周时期,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在商代息国旧地重新分封同姓方国,也称为息国,文王第三十七子羽达为第一代息国君主。周代息国始为伯爵,后为侯爵,活动中心向北移至淮河北岸,主要在今天信阳市息县县境,故城在今息县县城西十里处的青龙寺。姬姓息国在公元前683年为楚人所灭,息人被迁往楚地安置,息君自称为“息子”。息国故地沦为楚的一个县,成为楚人向北与北方诸侯逐鹿中原和向东经略淮河中游地区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55.
在阐述南方山区县域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一套南方山区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桃源县为案例,运用定性和定量(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及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对桃源县进行定量测度。根据测度结果及原始数据分别分析了经济水平、社会水平、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挖掘出了桃源县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的主要制约因子为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减弱。针对该制约因子,提出了桃源县发展新型工业、打造现代农业和推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6.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这首“阿佤人民唱新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上点年纪的人还会跟着哼唱几句。只要旋律一响人们就会想到佤族的木鼓、甩着长发的佤族姑娘、健壮帅气的佤族汉子。来沧源前,朋友就告诉我,要想了解真正的佤族风情、佤族文化.一定要去沧源“翁丁”.不到“翁丁”不算到过佤乡。  相似文献   
157.
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匈奴冒顿单于首次统一大漠游牧区、公元前100年左右汉武帝首次统一农耕区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若干个汗朝,它们或与中原王朝遥遥相对,或进入中原立国,或一统天下,既开创了古代中国长达一千数百年南北朝格局,亦肇始统一大漠与泛农耕地带或一统整个中国陆疆的伟业。"大漠游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8.
基于生态风险空间差异的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文仕  姚尧  黄鑫  焦云腾 《资源科学》2018,40(10):2073-2084
近年来,中国各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安排项目及其资金投入的先后顺序方面,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已成为土地整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华池县为例,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整治潜力的基础上,运用相对风险模型(RRM模型),对华池县15个乡镇的生态风险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确定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结果显示:①华池县土地整治生态风险划分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4个等级;②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划分为整治优先投入区、一般投入区、投入紧缩区、限制投入区,并从管控风险的角度提出各区域未来土地整治的重点方向和注意问题。研究表明:运用相对风险模型(RRM模型)评价生态风险更符合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实际,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土地整治优先序符合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际情况,在确定土地整治资金投入顺序中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9.
在台州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临海,一个是临海县,一个是临海郡,均为三国时孙吴设立。至隋郡县合并后,合为一个临海,唐时数次合分,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问。其实,孙吴临海和唐以后的临海不是同一个县,吴临海县就是唐永宁县,即黄岩县。  相似文献   
160.
哈克贝利.费恩作为马克.吐温笔下永不衰老的美国少年形象,以其机智、勇敢、务实,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孤儿,基于对文明社会的反叛,哈克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是重返自然。在历经劫难后,马克.吐温将哈克最后的归宿定在边疆这一文明与野蛮交汇的神奇土地上。拟从哈克的社会背景,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边疆的神奇魅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哈克选择去边疆的经文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